第二卷 龍躍在淵 第六十五章 得有覺悟!(1 / 2)

雖然元昊時期的一時強盛已然是過眼煙雲,但對大夏都統軍,崇宗乾順庶出弟弟察哥來說,此刻卻是最好的時光,作為大夏朝野中近十年來湧現的最亮的那一顆璀璨明珠。此刻這廝雖隻有二十七八的年紀,可早已在十五歲那年就一戰成名,之後便扶搖直上,先是任都領軍,接著封晉王,上馬領軍,下馬安民,稱得上如日中天,文武雙全,深得朝野上下信賴和愛戴,察哥比乾順小兩歲,卻是乾順最信任的人。

察哥年輕,可知輕重,能用人,治軍嚴謹,禦下森嚴,深得軍心,雖然夏國和大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已經停止了差不多五六年,但察哥卻無時不刻惦記著南朝的花花江山,他從兩軍戰場上用無數次神出鬼沒的用兵和勝仗起家,這一次,年輕的西夏老資格軍事統帥察哥,把目標放在了定邊城。

因為二十年前叛夏投宋的李訛移,這兩年一直跟察哥眉來眼去,想要叛宋回夏,又因為他察哥,需要一場開土拓疆的勝利和功勞,來順理成章的讓自己,從晉王晉位為晉國主!

就像史進曾預測的那樣,定邊軍前沿的堡砦根本就沒在察哥的眼裏,在他看來,隻要拿下定邊軍的大本營定邊城,不但糧草軍械繳獲豐厚,還能直接不戰而定所有定邊城以北的堡砦,那個什麼北麵門戶神堂堡,區區八百守軍,根本不值得耗費麾下鐵騎的精力去浪費時間,他隻派了五百騎兵在神堂堡外跑了兩圈,這幫膽小如鼠的宋軍就乖乖的扯起寨門死守不出。

正合察哥之意,這廝隻引本部萬餘精騎,一日一夜急行軍一百五十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便圍住了定邊城!

定邊城雖是定邊軍的首府,其實不過是個屯兵的小山城,比著橫山寨雖大不少,也是有限,隻是地勢險要,加上三千守軍俱是定邊軍節度使麾下百戰老兵,若不花點力氣,卻非唾手可得。剛圍城的時候,察哥故意放跑了幾個定邊軍派出去求救的軍使,這廝打算先玩圍城打援的招,這次出兵,他帶的都是本部精騎,並不打算徒然消耗在攻城戰上。

野戰,才是察哥麾下鐵騎的強項!而之所以用最快的速度圍住定邊城,目的是讓宋軍來不及把周圍堡砦的兵力收縮起來抱成一團。那些多數隻駐紮了千八百人的宋軍堡砦,如果真敢來救定邊城,則正中下懷察哥下懷,這仗不打都贏了。

當然,以察哥的眼界和胸襟,勸降的書信圍城第一天就射進了定邊城,開出的價碼可是不小,隻要宋軍肯開城投降,這節度使就是大夏定邊軍指揮使,賞十萬貫,再封定邊城周圍五千戶大首領,換句話說,大宋的定邊軍節度使,隻要肯換個大夏的旗幟,連家都不用搬,照舊在這定邊城當一方之主,還平白多了十萬貫賞錢!

要知道那二十年前叛夏的李訛移,混到現在也不過是個定遠城萬戶大首領而已!

如果換了別人當這個定邊軍節度使,估計沒準真就降了,可惜,此刻的定邊軍節度使是劉延慶,這廝膽小,怯懦,貪財,好色,一樣不缺,但這廝世代將門,要他叛了大宋投降西夏,他還真沒這個膽子,就是他有這個膽子,也過了不了自己兒子那一關,這廝自己是個中庸之輩,卻生個了不起的好兒子,這個寶貝兒子,就是日後所謂南宋中興四將中的劉光世!

此刻,定邊城裏的劉光世,隻有二十四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歲,當的是定邊軍統領使,手下一千五百弓弩手,外加五百刀盾手,五百長槍手,五百鐵騎,而在劉光世手下統領這五百鐵騎的,則是邊軍勇將韓世忠,日後鼎鼎大名的韓世忠,此刻也不過二十四歲,職位是牙將,比著劉光世還小幾個月,二人素以兄弟相稱,關係親密無比。

城外是西夏萬騎紮下的大營重重圍困,城內是領著三千大宋邊軍死守不出的劉延慶、劉光世父子和韓世忠,察哥在定邊城的事情就這麼耽擱了下來,大軍一圍,就是三天。

曆來西夏軍善野戰,不喜圍城攻堅,而且在此之前跟宋軍交戰,圍城沒有超過二十天的(曆史上西夏圍定邊軍,時間長達二十五天未下),所以劉延慶雖然慌張,卻還能沉得住氣,而自己兒子和韓世忠更是則扯著嗓子要引兵出城與察哥對陣,死活被劉延慶攔了下來。至於投降,那封勸降信自己還沒看完就被兒子扯的粉碎!投降這事暫且是不敢想了,若不然,這逆子可真敢弑父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