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這一天的收獲不可謂不大,一早見駕搞定道君皇帝,中午搞定樞密使童貫,晚上搞定蔡京,又是官家替禦妹招駙馬,又都是被童貫和蔡京送出相府大門的,此等榮耀,這些年來在汴京等閑無人能享,能同時獲得蔡京和童貫親睞支持的大宋朝官員,少之又少,1113年冬天的史進,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個。
定邊軍地域狹小,人口和資源都貧乏,隻能作為一個威脅西夏腹地的前進基地,史進的目標在大宋河東路,此地一來富庶廣闊轄十七州軍,二處於西夏、遼和大宋之間,便於用兵和進退。
此時河東路東際常山,西逾黃河,南距底柱,北塞雁門(今山西長城以南、聞喜縣以北全境、及陝西葭縣以北之地),治所在並州(今山西陽曲縣治-太原市),統並、代、忻、汾、遼、澤、潞、晉、絳、慈、隰、石、嵐、憲法、豐、麟、府等十七州,平定、火山、定羌、寧化、岢嵐、威勝六軍。永利、大通二監,這塊地方才是史進的目標所在。
如果說位於永興軍路的定邊軍,是威脅西夏下腹部的一根刺,那麼大宋河東路,就是懸在西夏和遼國頭上的一柄大錘,史進跟童貫、蔡京分別在相府書房密會的時候,都指明了這一點,換言之,史進對童貫的效忠,對蔡京的輸誠,潛在的要價就是河東路。
這廝隻說自己是個粗人,但對外若要開疆辟土北伐燕雲,對內若要保得二位恩相地位永固,這河東路必須在咱九紋龍手裏,要不然光憑定邊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史進何能練出一隻百戰精兵來?又如何保得大宋社稷安穩,保的二位恩相周全?
童貫也好蔡京也好,能做到大宋朝的宰執位置,豈能沒有這等戰略眼光?史進一說他們就明白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史進的資曆功勞可還遠遠不夠。
那定邊軍節度使不過是個虛銜,比如此刻史進官銜是正五品的定遠將軍,武職是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管民的文執事是知定邊軍,比人家知州和知府都還小了半級,因大宋的行政區劃,分別是路、州府、縣,同時在邊防地帶設置很多軍,大的軍跟州府差不多,小的不過幾個縣的大小,這定邊軍,就是永興軍路下一個比一般州府都小的軍。
要做河東路的老大,最妥帖的職位就是河東路安撫使帶經略使銜,所謂的經略相公是也,因這河東路地域廣大,安撫經略使乃是常設,可至少也是個二品大員,史進現在不過是個正五品的定遠將軍,兼著個知定邊軍的差事,就算得了皇帝恩寵和二相看顧,再來一次鯉魚躍龍門,往上再跳三級也不過從三品,要做河東路的經略使都還不夠格!
不過童貫也好蔡京也好,臨送史進出門前都是拍了胸脯的了,言辭都還差不多,無非是“駙馬莫急,無非是立功爾,早晚扶駙馬上位,放眼朝野,隻要老夫在朝一天,都要護得你周全,等多立幾個功勞,官家一高興,咱家一使勁,此事雖不能一蹴而就,早晚也必讓駙馬心想事成!”
能籠絡一個敢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童貫和蔡京內心深處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情緒在翻騰,這年頭敢當麵說民為重、社稷其次、君為輕的人才。。。太稀罕了,童貫和蔡京當時看著說出這句回答的史進時,不自覺就把自己當成了史進要效忠的那個民!這也是史進想達到的效果,童貫雖是個粗人卻不缺心計,蔡京這飽學才子出身的宰相就更無須說了,大家點到為止意猶未盡,心照不宣,妥了!
史進回到駙馬府的時候,夜已深,董平和石秀都已經回來,到讓史進長出了一口氣,原來一早,這廝便把石秀派去林衝家附近守候,這石秀賣柴慣了的,扮個販夫走卒都不用化妝,便拿著史進給的碎銀,從菜市場倒騰了個挎籃裏頭胡亂放點幹果棗子,便到林衝家門口斜對麵的牆角裏扮一個小販,帶頂破氈帽,點著個旱煙,臉上胡亂抹點灰,就守在那了。
史進這麼安排,是怕那個高衙內真的色迷心竅,被身邊人再一攛掇,央了自家幹爹一起來設圈套對付林衝,史進給石秀的指令便是,隻管守住林家門戶,林衝若出門上衙應承差事自由他去,莫教他瞧見石秀即可,可林娘子若要被人尋了出門,卻須好生跟著保護,若去逛街購物采買也就罷了,若要去什麼人家卻須跟緊了,保得林娘子平安就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