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卓越的潛能與他們大腦的迅速發育有著極其重要的聯係。這個時期大腦神經係統對外來的刺激極為敏感,且接受能力非常強,它有著成人大腦所沒有的,神秘如魔術般的敏感性與接受能力。不過,這種潛意識的“吸收”是有期限的,大約到3歲以後,便會轉變成有意識的學習,變為類似成人的學習方式。下麵,我們進一步看看寶寶神奇能力背後的奧秘。
首先,來看一看寶寶的大腦發育是由哪些要素決定的。
人類的腦細胞數目大約有160億個之多,這個數目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固定,並終其一生不會再增加。盡管數目停止增加,但出生後的頭幾年內,腦的重量、體積卻會與支持它活動的血管及血液量,一起以極快的速度不斷地增大、增多;細胞與細胞之間也會因外界刺激的日漸增多而不斷地生成、發展、分化出許多神經纖維通路,用以應付日後進行更複雜的知識吸收。
神經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經曆極大程度的影響了人類腦部複雜的神經網絡結構。心理學家羅森茨韋格的實驗表明,成長於複雜環境的白鼠,大腦皮質更重,所含的蛋白質更多,大腦結構比成長於單調環境的白鼠要複雜得多,腦的化學物質也更為豐富。
初生嬰兒的腦部結構還是個半成品,必須有足夠的聽、視、觸覺等感官的刺激,各種功能才會漸漸發達。幼年時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曆,會促使大腦神經細胞間建立更為複雜的聯係。在3歲以前接受的刺激越多,頭腦的各種“網路”就越為複雜而精密,同時,各種遺傳的潛在能力,也得以更多的發揮。而3歲以後,大腦結構的複雜性和神經細胞之間的聯係則基本定型。
其次,大腦的發育並不是伴隨終生的,它存在著發展的黃金期。
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年,大腦發育飛速發展,生理學家們的研究報告指出:孩子的智力和性格,從出生到3歲,就已經完成了60%(每年成長約20%),6歲時完成了80%(每年成長約7%),8歲時,腦部的發育達到了90%(每年成長約5%)。 也就是說兒童進小學一年級時,聰明與否,大致上就已經定型了。
可以說出生頭三年正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段,假如不能把握好這個時期,年齡愈長,啟發、培養孩子就會愈費力,效果也就愈差了。
最後,我們要來談談0~3歲寶寶大腦發育的優勢以及神秘的右腦獨特功能。
第一節中我們談到了 “吸收性心智”,這是一種利用右腦的潛意識功能進行的大腦活動。右腦具有高於左腦10倍的信息存儲量以及圖像式的信息處理方式。0~6歲的幼兒完全沉浸於“右腦世界”,具有吸收性心智。強大的右腦功能讓嬰幼兒具有了出色的學習能力,尤其是0~2歲嬰兒的頭腦,幾乎還保持著天才型的機能。他們的大腦的主要工作是接受感知經驗,包括視覺經驗、聽覺經驗、觸覺經驗、嗅覺經驗、味覺經驗以及本體感經驗等。這一階段,往大腦裏存儲的感知經驗越多,右腦的開發程度就越大,以後可提取的信息與經驗也就越多。不過,人類的右腦在缺乏訓練的時候,就會慢慢退出工作的舞台,以致大多數成人大腦都表現為左腦在起主導作用。
8歲的孩子,頭腦發育已遵循“才能遞減”的法則。日本幼兒教育家七田真表述到:“到8歲左右,才能增長的可能性基本消失,這恰好與大腦發育成熟的時間一致。就是說大腦一旦發育成熟,幼兒大腦所具有的神奇能力就會消失,在此之前獲得的才能也會固定下來。”更直觀地來說,嬰幼兒的頭腦越接近0歲性能越好,其接受能力與環境適應能力表現就越好。
大腦發育是孩子智力、情感、個性發展的基礎。盡管剛出生的嬰兒都具有天才型的頭腦,但若放任不管,則優秀的資質就會漸漸消失,變成平常的頭腦。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和掌握大腦發育的決定因素,爸爸媽媽才能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利用大腦發育過程的特點培養出更優秀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