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期的存在是由人的大腦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如果在某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進行科學係統的訓練,相應的腦組織就會得到理想的發展,反之,則會造成一些腦組織發育不足,這將帶來腦功能的發展局限,外在表現為人的一些功能和行為發展的不足與落後。
關鍵期是潛能發展的黃金期
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是個體發展過程中一個特殊時段,它最大的特點是機體對環境影響極為敏感,對微細刺激即能產生反應,因而也有研究者改稱其為“敏感期”。在關鍵期,給予寶寶適宜的環境影響,寶寶的行為習得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驚喜。
近期的研究證明,兒童具有巨大潛力,而其發展的關鍵期又多在幼年期,在嬰幼兒階段,寶寶大腦對大量的視、聽、觸摸到的信息輸入均能產生反應,以創造或鞏固神經網絡。處於潛能發展關鍵期的嬰幼兒會表現出在某個時段對環境中的某一特定事物產生特別的興趣,並保持著主動學習或者探究的狂熱,直到內在需求被滿足或敏感力減弱時,這股動力才會消失。因此,在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越早對孩子進行教育和訓練、越早施加適當的外界環境刺激,孩子的潛在能力與資質越能得到充分的開發。
相關研究表明,兒童智能發育至少存在著九大關鍵期:語言關鍵期(0~6歲)、秩序關鍵期(2~4歲)、感官關鍵期(0~6歲)、對細微事物感興趣關鍵期(1.5~4歲)、動作關鍵期(0~6歲)、社會規範關鍵期(2.5~6歲)、書寫關鍵期(3.5~4.5歲)、閱讀關鍵期(4.5~5.5歲)、文化關鍵期(6~9歲)。了解每一個智能發展的關鍵期,對於寶寶的能力開發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品格個性發展也有關鍵期
嬰幼兒成長發育的關鍵期涉及到他成長發育的各個領域,如能力發展、行為習慣、人格培養等,並可具體到大腦和心理發育、語言和動作習得等方麵。因此,在嬰幼兒時期,人的身心發展還未定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格教育端耐6歲以前之培養。凡人生之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嬰幼兒在0~l歲期間受到挫折,如失去母愛,會使他產生不安全感和“原始信任”危機,嚴重者可導致成年後的社會化障礙。而l~3歲是人的獨立性與自我意識形成的最初階段,在此期間過於嚴厲或過於溺愛的教育均可影響寶寶正常的心理發育。幼兒在3歲之前能否得到父母或主要撫育者的關心與嗬護以滿足其欲望,形成性格觀念,對於孩子日後如何與人溝通、如何相互理解和信任都很重要。
總之,一個人的人格與性格正是在0~3歲這個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裏塑造而成的。一旦錯過了最適宜教育寶寶的時期,大人們給孩子進行再多的知識和道德教育都可能無濟於事。因此,爸爸媽媽要抓住關鍵期發展寶寶良好的個性與心理品質,塑造健康的人格。
抓住關鍵期進行正確培養
同理,在關鍵期內給予寶寶適當的、利於潛能發展的環境刺激,才能促使寶寶潛能的發展達到一個最佳狀態。
如果您的寶寶理想能力能達到100分,那就意味著他具有100分的潛力。而您如果任由寶寶發展,而忽略關鍵期應該給予寶寶的指導和影響,寶寶的潛在能力可能隻發揮出二、三成,最後隻能具有20、30分的能力。反之,您細心的發掘和引導,或者給予適當的刺激,寶寶將可以成長為具有80、90分能力的人,甚至能夠超過100分。由此可見,在關鍵期內施予正確環境刺激和耐心的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各種潛能在關鍵期內的發展還遵循著一種絕不可逆的遞減規律。越早給予環境刺激,寶寶達到成長最佳狀態的可能性越大。比如,生下來具有100分潛能的寶寶,如果從剛一出生就開始對他進行合理的教育並堅持下去,他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才開始教育,即使是用公認最優秀的教育方式,孩子也隻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了;而若從10歲才開始教育的話,孩子隻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說,家庭教育開始得越晚,寶寶最終所能發揮出來的潛能就越少,而0~3歲正是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應抓緊時間對寶寶進行正確、合理的教育。
蒙台梭利說:“兒童出生後3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對於3歲以前的幼兒,家長要注意幼兒在發育敏感期的特殊表現,為寶寶提供有利的學習環境,根據孩子敏感期的特性給予適當指導、訓練,適時放手讓寶寶自己去發揮潛能,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在關鍵期內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並為他後期的成長提供持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