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媽媽是最好的早教老師(1 / 2)

家庭是早教最好的課堂

現如今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在麵對寶寶的早期教育時總是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有的直接將早教托付給上一代進行,也有更多家長選擇了將孩子送入親子機構培養。這往往會造成父母對孩子的具體培養狀況知之甚少,無法及時的加以適當引導,甚至導致家庭早教問題向不好的方向發展。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足跡,他們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脾氣秉性。對於寶寶來說,最好的早期教育應該是適宜他的個性特點的教育,是每一步都能從他的最佳起點出發的教育。此外,早期教育不單單是對孩子某項能力的短期訓練,更重要的是營造有利於開發孩子潛能的環境以及選擇最適宜孩子個性的養育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家庭才是最有效的早教課堂,因為隻有父母才能按照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發展程度提供給孩子適齡化的教育,同樣,也隻有父母才能做到將教育與孩子成長環境同步,並將早期教育全麵地、係統性地、滲透性地執行下去。

教育家巴哈特說:“一個父母勝過一百個校長。”父母和寶寶說話、玩玩具、聽音樂、講故事、看圖書;陪他接觸大自然,聞花香、觀雲朵、看彩霞、玩沙玩水、探索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些簡單的活動都在潛移默化中起到早期教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家庭早教通過互動的、對話的、生活化和充滿感性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向孩子傳播知識與方法,更注重親子間的情感溝通與互動,這對孩子的早期發展、後期情感培育與人格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媽媽是天然的教育者

斯賓塞曾經說過:“所有的人都應當是教育者,至少所有的母親都應當是教育者。教育不應在學校由教師開始,而應在家庭裏由母親開始。”福祿培爾則更進一步言明了母親作為教育者的意義,他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媽媽是天然的教育者。這是因為媽媽是寶寶第一個接觸和接觸時間最多的交流對象,母子間目光相互注視就是交往的開端,甚至早在胎兒時期,媽媽就已經與寶寶建立了密切的聯係。此外,作為最具奉獻精神的家庭成員,媽媽能夠給予孩子的成長以持續、細微的關注。可以說,媽媽是最了解孩子、最熟悉孩子的人,因而,她也是最有能力對孩子實施個性化教育的人。比如說,常常是媽媽發現了寶寶可以兩腳同時跳高兩次,能說兩句以上的兒歌,會一頁頁翻書翻3頁以上,等等。通過這些細微的變化,媽媽了解到孩子的發展水平與發展優劣勢,方能及時做出符合孩子個性發展的培養計劃。

媽媽與寶寶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內容,這為孩子的早期教育與後期發展奠定了基礎。心理學家根據嬰幼兒與父母雙親,尤其是在與母親的依戀模式中,總結出大致四種模式: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亂型。依戀模式展示了孩子較為基本的心理結構單元,是今後人格成長的基石。與媽媽達成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兒童,在成年更容易適應社會生活,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而混亂型的兒童是最令人擔心的一群人,早年遭受不良撫養的兒童大部分被歸為混亂型,成年後很容易陷入貧窮、酗酒、犯罪和精神疾病等痛苦中。

早教的真義是“生活 遊戲”

嬰幼兒的發展是全方位的,這裏指的不僅僅是生理、心理的發展,還指整個精神世界的發展。早期教育除了要讓嬰幼兒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育促成人格均衡和諧地發展,使寶寶具備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同時,不應以單純地傳授知識技能作為目的,更要注重對其進行行為習慣、性格意誌、交往能力的培養。這是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