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是嬰幼兒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從外界獲取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寶寶依靠聽覺辨別周圍事物發出的各種聲音,從而認識周圍環境,確定行為方向,並通過聽覺辨認周圍人們所發出的語音、樂曲,促進言語、音樂等能力的發展。寶寶從一出生起,正是通過聽覺來感受語言、學習語言,並最終通過聽和說來認識世界的。
不過,寶寶的聽覺並不是生來就很敏銳的,而是需要科學的訓練與培養。父母根據寶寶聽覺發育的不同階段,通過多種遊戲對聽覺加以訓練,才能讓寶寶聽得更清、更準,反應更快,記得更牢,為寶寶的智能發展插上有力的翅膀。
與生俱來的好聽力(0~3個月)
一、聽覺發育特點
胎兒在子宮內已經具有聽力。出生後數天,新生兒中耳有液體存在,但聽覺靈敏度已相當良好,對50~90dB的聲響已有反應。新生兒對外界聲音的反應可表現為驚跳反應、喚醒反應、瞬目反射、吸吮反應、呼吸節律的改變、吸吮動作的停止、啼哭或啼哭的突然停止。這個時期寶寶對媽媽的聲音尤為敏感。
1個月的嬰兒能夠辨別“吧”與“啪”二個音素的微小差別,並已經能夠感覺說話的節奏。2個月時他已能區別出笛聲和鈴聲。3個月的寶寶開始發展出辨識、區別聲音的能力,如聽到吵架聲會不安,聽悅耳的聲音和音樂會出現愉悅的表情,寶寶還表現出喜歡高頻率的聲音。
二、階段訓練方法
訓練十三:聽覺啟蒙
訓練目標:為寶寶做聽覺的啟蒙。
方法:剛出生的寶寶對媽媽的聲音更為敏感。媽媽可以在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將寶寶輕輕地抱起來,與他麵對麵,溫柔地、親切地、細聲地講話。可以對寶寶說說媽媽對他的愛、對他健康的關懷以及任何媽媽認為快樂、幸福的內容。在對寶寶說話時,動作要輕柔、話語要親切,要盯著寶寶的眼睛,並要通過表情來傳達媽媽的愉快情緒。
小提示:不要小看寶寶的聽覺發展,2周左右的寶寶已能分辨人的語音和其他聲音的區別。快滿2個月時,寶寶已開始懂得聽到的話中所流露出的感情,還能分辨不同的語調。
訓練十四:音樂欣賞
訓練目標:培養寶寶的聽覺感受力及樂感,幫助寶寶擁有愉快、良好的情緒。
方法:媽媽可以讓寶寶多聽音樂,並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來挑選音樂類型。剛出生的寶寶,可以選擇輕柔、緩慢的音樂,讓他感到安全、舒適。1歲半至2歲時,媽媽可以選擇有象聲詞、反映各種音響的音樂,鼓勵寶寶模仿發音。2歲半至3歲的寶寶,則可以選擇短小、具有鮮明音樂形象的音樂讓他們傾聽,發展他的音樂理解力和想象力。
音樂播放時不要離寶寶太近,不要太響,樂曲也不宜過於嘈雜,否則會妨礙寶寶聽覺統合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造成寶寶日後的拒聽現象。
小提示:聽音樂不能代替成人的聲音,也不能一直放音樂,因為不間斷的刺激就失去了刺激的意義,媽媽可以選擇在固定的時間每天聽幾次。因為寶寶的注意力有限,每次傾聽音樂最好控製在5~10分鍾之內。
尋找聲源(4~6個月)
一、聽覺發育特點
4個月時寶寶能感覺聲音的來源。5個月時寶寶已經能感知熟悉的聲音以及習慣的言語,能區分出爸爸媽媽的聲音,也會用眼注視著與他說話的人,若有突如其來的聲音,寶寶會趕緊去抱住媽媽以表明他感到緊張、害怕。6個月時寶寶已有聲音定向能力,寶寶的眼珠轉動及頭頸轉動更加靈活,還會去尋找所有的聲音來源。
二、階段訓練方法
訓練十五:尋聲遊戲
訓練目標:引導寶寶尋找聲源,並熟悉自己的姓名。
方法:以寶寶為中心,媽媽在離開他2米的地方,搖動手中的鈴鐺,每走到一邊的位置時,就叫一下寶寶的名字,引導寶寶尋找聲音來源,並熟悉自己的姓名。也可以使用橡皮捏響玩具、八音盒、動物琴、撥浪鼓等,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弄響給他聽,讓他追聲尋源。
小提示:這個階段寶寶的視覺與聽覺基本發育完成,媽媽還可以引導他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利用自動尋聲能力增強寶寶眼睛與耳朵的協調能力。
訓練十六:發聲玩具的遊戲
訓練目標:鍛煉聽力的同時,讓寶寶將聲音與自己的動作聯係在一起。
方法:將小鈴鐺係在寶寶的小手、小腳上。當寶寶移動手腳時,鈴鐺就會隨之發出響聲,時間一長,寶寶發現自己隻要一動手腳就會有鈴鐺響,寶寶活動的興趣就會提高,並逐步學習用自己的力量去控製一些事物。父母還可準備一些不需特別操作就能發出不同聲音的玩具,擺在寶寶床邊,讓寶寶通過雙手的拍打或者身體的擠壓,使玩具發出聲響,增加寶寶接受不同聲音刺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