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寶寶大運動發展的規律(1 / 1)

寶寶的動作發展受到大腦、神經係統和骨骼肌肉的控製和影響,大運動的發育規律與身體發展、大腦和神經係統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係。大運動發展過程遵循以下的發展規律:

1.由上至下的動作發展規律。

嬰幼兒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遵循由上而下的發展規律。嬰幼兒最早發展的動作是頭部動作,其次是軀幹動作,最後是腳的動作。任何一個嬰幼兒的動作發展都是沿著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模式逐漸成熟起來的。

2.運動部位由近及遠發展。

嬰幼兒的運動部位的成熟遵循靠近軀幹部位先發展、遠離軀幹部位後發展的規律,也就是越接近軀幹的部位動作發展越早,而遠離身體軀幹的肢端動作發展較遲。比如,寶寶一般是先學會抬膀子,繼而才學會用手抓握。

3.動作發展由泛化到集中。

大運動的發展還呈現從不協調到協調、從盲目使力到分工合作的發展規律,如月齡小的寶寶抓東西時常常手腳並用,多餘動作比較多,隨著月齡的增加,大一些的寶寶就能使軀幹與四肢協調配合,準確地抓到東西。

4.從正麵動作到反麵動作。

嬰幼兒的動作發展還常表現為正麵的動作先於反麵的動作發育,如先會朝前走,然後才能後退走;先會上樓梯,然後才會下樓梯等等。

5.動作發展是持續漸進的。

大運動的發展是一項項地有序進行的,每一項動作的發展為下一個動作發展做基礎,最後才能達到自由自在地活動。

6.動作的發展有賴個體的技能成熟與主動練習。

新生兒最初的肢體動作大多是反射性的活動。慢慢隨著骨骼的堅實、肌肉的發達,身體的自主控製能力逐漸成熟,經過不斷反複的動作練習,才能順利的發展各項自主活動,為將來自由地行動與作業打下基礎。如果自主控製能力不成熟,或者沒有進行經常性的練習,動作的發展將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