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步行運動階段訓練(13~18個月)(1 / 3)

踉蹌的一小步,是人生的一大步

一、學會行走,邁開人生第一步

行走是寶寶大運動能力成長的一個主要過程,從肚皮貼地到四肢爬行再到雙腿直立行走,每一個動作的習得都是人生的一個飛躍。行走是靠兩條腿交替向前邁進,每走一步都需要變換重心才能步伐穩健。寶寶初學走路,就是摸索掌握重心來協調行走步伐的過程。

一般在10個月後,寶寶經過扶欄的站立後已能扶著床欄橫著挪步走了。寶寶學習走路的敏感期是一歲左右,但由於每個人的內在發育規律不同,不同的寶寶運動神經發育的時間不同,有的走得較早,有的走得稍晚,但不管是早是晚一定要按寶寶的發展規律進行,不要把大人的意願強加給寶寶。

寶寶能夠獨立行走,代表著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自身的重量,此時的寶寶懂得如何運用四肢,能協調上下肢的動作,並且已經能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家庭中對行走的訓練,要遵循寶寶肌肉力量發展的規律,給予適當的訓練,讓寶寶自己慢慢地掌握走路的平衡技巧。

二、行走動作的發展曆程

10~11個月寶寶能夠自己扶著東西行走。

11~12個月家長牽著寶寶一隻手即能行走,隨後不久寶寶就能自己行走。

15~18個月寶寶走路時較穩,隨後活動量明顯增大。

21個月寶寶已經能淘氣地用腳尖走路。

三、行走動作的進階訓練

訓練二十三:扶物行走的訓練

訓練對象:10~11個月寶寶

訓練方法:媽媽準備一輛學步推車,邊推邊說:“推小車嘍”,當車推到寶寶麵前時,對他說:“寶寶您來推小車”,大人幫助寶寶扶車把,在室內隨意地推著車走,以此幫助寶寶練習走步。

一般來說,在寶寶學獨站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學扶著東西走了。在這個階段,大人可以在他旁邊放一些玩具逗引他,讓他學會挪步,移動身體。當寶寶具備了獨站、扶走的能力後,說明寶寶的平衡能力和肢體協調能力都沒有問題,離會走就不遠了。

小提示:寶寶學走路時通常會麵臨一個心理問題:不敢往前走。這時爸爸媽媽要多給予寶寶鼓勵,並注意隨時保護,讓寶寶消除恐懼感。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別讓他走的時間太長,而且寶寶走路有早有晚,大人在訓練過程中不要太強求。

變式訓練:踩腳學走路

讓寶寶背對爸爸,雙腳分別站在爸爸兩腳的腳背上,握住寶寶的雙手,然後爸爸左右交替一小步一小步邁步向前進,帶動寶寶左右交替向前邁步,這能讓寶寶感受行走時身體的節律,有利於寶寶掌握行走的技巧。

訓練二十四:獨走訓練

訓練對象:12~13個月寶寶

訓練方法:在寶寶會走2~3步後,可讓寶寶獨自站穩,給他一個小玩具讓他抓在手裏,以增加安全感,媽媽先後退幾步,手中拿著一個新玩具逗引寶寶,鼓勵他來拿新玩具,等寶寶快走到媽媽麵前時,媽媽再後退1~2步,直到寶寶走不穩時才把他抱起來,並表揚他,把玩具給他玩一會兒。

小提示:練習行走最好在嬰兒吃飽、排完大小便後,要撤去寶寶的尿布,以減輕身體負擔。衣服不要穿得太多,行走練習還要在比較軟的地方進行,如硬床上、草地上、地毯上。爸爸媽媽要始終保護寶寶的安全,不要因開始的不安全感給寶寶造成不好的經驗,要在愉快的氣氛中鼓勵寶寶積極的練習步行。學習走路的寶寶會經常跌倒,爸爸媽媽應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鼓勵他“再來一次”,並對每一次的獨走成功立即給予表揚。

變式訓練:引逗行走

爸爸媽媽麵對麵蹲下,距離為伸手能相觸,讓寶寶在這段距離內自己獨立行走,然後爸爸媽媽之間再不斷地加長距離。

向前走,還會向後走

一、花樣巡走的寶寶更活躍

學會邁步後再經過2~3個月的練習,寶寶應該就能從會走到獨立走穩,並能夠逐漸控製自己的身體。這時的寶寶不僅能彎下身子撿東西、拿著玩具到另一個房間,還能夠推拉玩具車、橫著行走或者後退,甚至在行走的同時能扔球。而在寶寶18個月時,行走方式更加成熟,雙腳靠得更近,步態更加穩健。

走路本身是一種單調的、枯燥的運動,如果把走路變成為一種愉快的運動,既有益於寶寶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又利於寶寶身體協調能力的鍛煉。花樣巡走的訓練,主要是讓寶寶在走路時不斷變換走路的方式,如一會快走,一會兒慢走,或是有節奏地和著音樂的節拍走,讓寶寶將行走的動作掌握得更加完善。

二、花樣巡走的發展曆程

15~16個月寶寶能拉玩具行走、橫著走,有的寶寶還能夠倒退走。

18個月寶寶能夠邊走邊拋球。

三、花樣巡走的進階訓練

訓練二十五:障礙行走訓練

訓練對象:14~15個月寶寶

訓練方法:在地上放置不同的障礙物,如塑料桶、玩具,讓寶寶繞過或跨過障礙物。要玩好這個遊戲要求寶寶能很好的掌握平衡。媽媽先牽著寶寶的手走,等他掌握技巧後,可以讓他自己走,但媽媽要在寶寶身邊保護他。等寶寶喜歡上這個遊戲後,可以將難度加大。由於行走方向的不斷變化,寶寶要學會不斷找回失去的身體平衡,這對他來說比走直線要難。此遊戲能夠鍛煉寶寶的腿部肌肉,促進寶寶的眼腳協調能力和身體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