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握動作是個體最初的一個精細動作,抓握能力的形成與寶寶的手部肌肉和神經的發育密切相關。3個月前,寶寶的手不能主動張開,但可以摸,此時抓握的動作是被動的。從第4個月開始,寶寶的手可有意識地張開,就有了隨意的抓握。開始時寶寶是大把地不準確地抓,慢慢地可以準確地、五指分開、手眼協調地抓握,再進一步寶寶的兩隻手能夠同時抓握,或相互交換手中的物體,抓握時從隻能抓大的物體發展到拇指食指相對的精細捏取,從無意識地鬆手到有意識地放開手。
寶寶從4個月起會大把抓物,發展到8個月時能用3~4個手指取物,在這個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抓握動作媽媽可以選取相應的遊戲來進行訓練。
讓寶寶主動夠物
在寶寶開始注意到自己的手之後,家長要及時對他進行視覺引導下的夠物訓練,也即是主動伸手夠物。對於幾個月的寶寶來說,伸手夠物是一項複雜的技能。當寶寶發現眼前新奇的玩具後,首先是將握著的小手張開,接著,在視覺的引導下,小手接近物品,最後才能準確地抓住並握在手中。這一係列的動作是寶寶用眼睛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再通過大腦的“指揮”,最終用手抓取物體的一個複雜過程。
抓握時,寶寶手的動作並不自如,加上視力的局限,對物體距離的判斷也不是很精確。因此,手眼的協調能力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積累經驗才能強化。
階段訓練方法
訓練五:“躲貓貓”
媽媽對著寶寶用手捂臉,使寶寶看不見自己的臉,然後突然把手放下,說“看見了”,孩子會發出咯咯的笑聲,慢慢地隻要媽媽用手蒙住臉,寶寶就會主動地去撥開媽媽的手。遊戲也可以用紗巾代替手來蒙住大人的臉,讓寶寶有意識的去抓取紗巾。
小提示:傳統的“躲貓貓”遊戲可以引起寶寶想要用手主動夠物的意願,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
訓練方法六:夠取遠近靜止物
把寶寶抱至桌前,麵前放一些彩色積木等物品。開始訓練時,積木放置於寶寶一伸手即可抓到的地方,慢慢移至遠一點的地方,增加夠物難度。每次練習3~5分鍾,道具可以經常變換,從大到小,反複練習,並記錄寶寶能準確抓握的次數。
小提示:一般來說,寶寶大概要到5個月時才能用單手準確夠取物品。
訓練七:夠取懸吊的玩具
在寶寶小床的上方,低低地懸掛一些色彩鮮豔的小玩具,先晃動玩具引起寶寶的注意,然後拉著寶寶的手幫他抓夠,慢慢地逗引寶寶自己伸手去抓。爸爸媽媽也可以把拴著繩子的玩具有意的塞到寶寶手裏,然後趁寶寶沒有抓牢的時候,突然把玩具提起來,以此來提高寶寶參與遊戲的興趣。經過幾次提拉玩具之後,寶寶就會主動揮舞小手去抓了。
小提示:寶寶夠物動作的發展是逐步進行的:先是夠桌麵上距手約2~3厘米遠的各種便於抓握的玩具,如撥浪鼓、搖鈴等;然後學習擊打、夠取懸吊在眼前不易移動或半固定的玩具,如布娃娃等;接下來學習夠取易移動且不易抓住的玩具,如“寶寶健身架”上懸吊的塑料小球或會翻跟鬥的小熊等等。因此夠物動作的訓練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鍛煉寶寶握力的遊戲
主動夠物既強調手臂的運動,也需要手眼協調能力的配合,它體現的是抓握的準確性。而寶寶抓握的另一個基本要求是“抓穩”。給予寶寶豐富的大把抓握經驗,能夠提高寶寶的握力,促進寶寶的手部力量。握力的訓練可以在寶寶的手能夠自己張開並努力去抓取身邊的東西之後進行。
階段訓練方法
訓練八:蕩“秋千”
方法:媽媽將食指放在寶寶手中,待寶寶抓緊後,媽媽的手開始做前後拉、鬆的動作,動作要有節奏,最好伴唱兒歌。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道具,如寶寶和媽媽同時抓住一塊手絹,在媽媽的誘導下,讓他在抓緊手絹的情況下做無規則的擺動動作。
小提示:這是鍛煉寶寶雙手抓握能力最直接的方法,訓練時媽媽要注意動作的幅度和力度。
訓練九:搖擺撥浪鼓
方法:媽媽可將塑料或木質的撥浪鼓放在寶寶手中,抓住寶寶手臂協助其搖晃,寶寶看到自己可以把撥浪鼓搖響會非常興奮,一段時間後寶寶便會自己玩耍,搖動撥浪鼓的過程也是鍛煉寶寶手部抓握力的過程。
小提示:遊戲時還應注意平衡發展寶寶左右手的活動能力,不要隻用一隻手晃動撥浪鼓。此外,玩這類遊戲的時間不宜太長,還要注意寶寶的安全,選用的玩具要體積小、輕巧、圓滑、衛生。
訓練十:抓滾動中的球
方法:先讓寶寶俯臥著,然後把一個色彩鮮豔的球從寶寶的手可以抓到的地方慢慢滾過。剛開始球從一側滾到另一側時,寶寶會專心地看,經過幾次重複之後,寶寶就會伸手去抓球。
小提示:抓滾動中的球,是讓嬰兒通過觸覺和動作感知一個移動物體的運動狀態並認識自己對移動物體的控製能力和對抓取時機的把握,可以提高嬰兒抓握力和手眼協調能力,要注意鼓勵寶寶練習左右手輪換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