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時,大腦在細胞數目、形態結構上與成人已經大體相近,具有視、聽、觸、嗅等感覺能力,但是大腦的發育還不夠完全,腦的許多功能尚待改善,同時各種感覺水平也有待提高。
新生兒出生幾天就會注視媽媽的麵孔,但是還沒有任何表情;出生3個月後媽媽對寶寶笑時寶寶也會眯起眼睛、翹起嘴角回應;到了5個月,寶寶在跟媽媽交流時就會經常發出a、o等單元音;6個月大的寶寶生氣、著急或興奮時能發出很大的叫聲,並開始積極學習揮手、作揖等肢體語言。
激發寶寶的語言能力(0~2個月)
訓練一:發出元音
訓練目的:引導寶寶發出元音“a”。
方法:在寶寶啼哭的時候,媽媽可以發出較大聲的單元音a的聲音模仿寶寶哭的節奏,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使他停止哭泣,經常這樣做寶寶就知道嘴巴是可以發出不同聲音的,慢慢的小家夥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第一個元音“a”。
小提示:如果寶寶在覺醒狀態下無意中發出一個元音,無論是“噢”還是“咿”,父母都應以肯定、讚揚的語氣馬上用語言回應寶寶以鼓勵他發音,並且應當把發出的具體元音和發出元音的時間記錄下來,掌握寶寶語言學習的進度。
訓練二:充滿感情的跟寶寶說話
訓練目的:讓寶寶初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方法:當寶寶哭鬧時,媽媽可以用溫和親切的語調哄他,如“哎呀,寶寶怎麼啦?別哭了,媽媽在這兒呢”,並觀察寶寶的反應;在喂奶時,媽媽輕輕地呼喚他的名字,用柔和親切的聲音、富於變化的語調對他說:“寶寶餓了,媽媽給你喂奶來啦!”
小提示:寶寶情緒好時,媽媽還可以和寶寶進行無聲的語言交流,即做出多種麵部表情,如張嘴、伸舌、呲牙、鼓腮、微笑等,引起寶寶想要跟媽媽交流的意願。
訓練三:分辨不同的聲音
訓練目的:讓寶寶辨別出男女聲音的不同。
方法:父母分別坐在寶寶的兩側,首先,爸爸對寶寶講話,寶寶會看著爸爸。過了一會兒,媽媽插話進來,寶寶的注意力會轉向媽媽。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寶寶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最熟悉的兩個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呢!
小提示:在大人和寶寶說話時,寶寶雖然不會發出聲音,但是嘴巴經常會一張一合的,父母應該鼓勵寶寶這樣的行為。
聽是說的基礎(3~4個月)
訓練四:喊口令
訓練目的:讓寶寶聽懂大人的口令。
方法:在給嬰兒做被動操時,媽媽可以一邊做一邊喊“1234,2234,3234,4234”的口令,時間長了,當媽媽在沒有給寶寶做被動操的情況下喊口令時,寶寶會變得異常興奮,甚至會踢開被子,揮動著小手小腳,準備做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