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想動手試試
一、情感與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征
13~18個月的寶寶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如為自己做錯的事感到羞恥、內疚和害怕,寶寶已經能將情感和社會行為聯係起來了。這個階段的寶寶還變得容易受挫,常會有情緒失控和發脾氣的現象。
1歲以後,寶寶的獨立意識逐漸加強,對什麼都容易產生好奇心,再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大,就使得他們有了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自主探索周圍環境的欲望。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還需要家長陪在身邊以增加其安全感,一旦遇到他從未見到過的人和物體,感到害怕的寶寶就需要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尋找安慰。因此,這時寶寶的情感顯示出獨立性和依戀性並存的特點。
二、訓練方法
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和獨立情感的寶寶開始不願借助大人的力量而想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如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洗手等。雖然他們做得並不好,有時還會將事情搞的一塌糊塗,但是爸爸媽媽應該尊重、嗬護寶寶的自主意願和獨立意識,多給他提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鼓勵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父母還應鞏固寶寶已經形成良好情緒,鼓勵良好情緒的發展,對寶寶的不良情緒則要加以疏導、排解。
訓練十七:學會獨自玩耍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獨立玩耍,可以培養寶寶獨立、自信的個性,同時提高他的創造力及語言能力。
方法:在大人視線範圍內,為寶寶準備他喜歡的玩具和活動用具,如娃娃、汽車、積木、插片等,讓寶寶獨自玩耍。寶寶開始學著自己玩時,會隨時用自己的方式向大人提問,此時爸爸媽媽一定要要認真的回答,不能搪塞或敷衍了事,否則易讓寶寶覺得被忽視,不願意再自己玩。
讓寶寶學習獨自玩耍,還要給寶寶一個獨立的玩耍空間,在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可以給他在地板上鋪一個柔軟的墊子作為他的活動範圍;寶寶稍大一點時,可以給他一個2平方米大小的封閉空間,比如寶寶安全島,到了1歲以後,爸爸媽媽就可以著手為寶寶打造一間屬於他自己的童話般的兒童房作為他的自由活動空間了。另外,大人要盡量給寶寶選擇色澤鮮豔或帶有聲音的玩具,並且經常給他更換新的玩具或改變遊戲場所,讓他充分享受獨自遊戲的樂趣。
小提示:在寶寶獨自遊戲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注意做好安全措施,不要離寶寶太遠,也不要在他玩耍的範圍內擺放危險物品。
訓練十八:快樂洗澡
訓練目的:洗澡是寶寶很喜歡的事情,在為寶寶洗澡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教他認識人體的結構,還能逐漸讓寶寶從懂得配合爸爸媽媽洗澡到學會自己清潔身體。
方法:媽媽可以一邊給寶寶洗澡一邊跟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現在正在擦寶寶的眼睛,寶寶的眼睛又明又亮,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還可以說:“寶寶看媽媽,媽媽扭扭頭,脖子也在動,寶寶也來扭扭頭,媽媽給寶寶洗洗脖子,一、二、三,仰起來,寶寶真棒……”然後再為寶寶洗洗前胸、後背,“洗洗寶寶的前胸,多幹淨,洗洗寶寶的肚子,真幹淨,洗洗寶寶的後背,更幹淨……”當寶寶再大一點的時候,還可以在洗澡時教他學會左右、前後、上下等方位詞,比如讓他伸出左手、右手,抬起左腳、右腳。
小提示:跟寶寶說話時注意使用正常的詞語,不要把語言“幼兒化”,比如可以跟寶寶說“洗手”而不要說“洗手手”,這種語言交流是不利於寶寶語言發育的。
訓練十九:給娃娃當爸爸、媽媽
訓練目的:讓寶寶學會關心、照顧他人,培養寶寶的愛心。
方法:媽媽可以給寶寶買個布娃娃,鼓勵寶寶自己去照料布娃娃的“生活”。比如讓寶寶抱著它、哄它不哭、和它一起入睡、給它蓋毛巾等。有時候可以提示寶寶:天涼了要給娃娃戴圍巾;生病了要帶娃娃去看醫生;打針、吃藥時要安慰娃娃等,逐漸培養寶寶的愛心。
小提示:有的家長認為男寶寶玩娃娃沒有出息,其實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寶寶備受關懷,應當讓他學會關愛別人,寶寶對爸爸媽媽和對其他人的主動關心會在他與布娃娃的互動中逐漸得到培養。
訓練二十:玩具回家
訓練目的:讓寶寶克服困難,培養他不依賴他人、自己動手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方法:寶寶在玩玩具的時候,可能會把玩具散放在家裏任何地方,如地上、沙發上、床上、桌子底下……一天玩下來,媽媽要告訴寶寶,玩具們都累了,應該讓它們回家休息了。可以用比較生動的方式跟他說,如“小雞要回窩睡覺了”、“小車跑得太久了,要在天黑前開回家休息”。大人可以引導寶寶自己去拿玩具,並幫助他將玩具放在玩具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