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抗期學會控製情緒
一、情感與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征
25~36個月
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增強與認知能力的提高,他做事時會比從前顯得更小心謹慎,這是寶寶學習自我保護、安全成長的必經過程。此階段的寶寶雖然還是常常會情感失控、發脾氣,但已經開始學習如何管理情緒,一旦發脾氣了也能夠較快的從壞情緒中走出來。在語言與情緒表達方麵,寶寶也能夠靈活運用較多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寶寶對別人也能常常顯示出同情和關心,並喜歡幫助大人做家務事,比如整理玩具或運送購物袋。他已經開始有遵循生活常規的意識和意願。在自理能力方麵,寶寶也開始表現出想要像大人一樣如廁的願望。
2歲的寶寶開始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他開始分辨“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了,並拒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寶寶這時會很容易衝動,情緒變化起伏大,“憤怒”的情緒比較多。
二、訓練方法
大人應注意觀察寶寶的情緒變化,以平靜、同情、理解、信任的態度對他進行引導,使寶寶的身心能夠健康的發育。當大人發現寶寶不明來由的表現出氣憤或沮喪的情緒時,要詢問和了解原因,並引導寶寶適當的排解不好的情緒。寶寶流淚時,大人要表示關心和理解:“寶寶傷心了,是不是?”父母的提醒與關注,會幫助寶寶了解自己的情緒。爸爸媽媽還要讓寶寶明白,有壞情緒沒有關係,告訴寶寶每個人都會有高興和傷心的時候,並耐心的和寶寶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訓練三十三:做事有條理
訓練目的:讓寶寶學會有條有理的做事。
方法:媽媽可以教寶寶把睡前脫下的衣服、褲子疊好,並且按脫下的次序整齊地擺放在椅子上,起床時再按擺放次序重新穿上。在這個過程中媽媽要及時的給予寶寶一定的指導,比如,上衣應該怎麼折、褲子應該怎麼折、襪子要放在哪裏等等。平時也要讓寶寶學會收拾自己的玩具或者其他日用品,讓寶寶在自己的獨立區域裏做好“管理”工作。
小提示:寶寶的臥室、玩具櫃等等都是他的獨立空間,爸爸媽媽要尊重他的領地,在寶寶有意識進行管理時,要給寶寶提建議而不是替代和包辦。隻有讓寶寶自己做決定並進行實際操作,才能增強寶寶自主管理生活的能力。
訓練三十四:學會等待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適當地控製自己的欲望,並讓他學會等待,培養寶寶做事的耐心與良好性格。
方法:媽媽帶寶寶去超市購物是教寶寶學會等待的好機會。寶寶到了超市看到自己喜歡的零食就想馬上打開吃,這時媽媽要告訴寶寶商品在結賬之前是不能打開包裝的。很多寶寶在這個時候會跟媽媽耍賴,媽媽可以以身作則的教育寶寶,比如媽媽也挑選一樣自己喜歡吃的零食,然後告訴寶寶:“寶寶,媽媽現在好想馬上打開包裝吃這個,但是不行呀,要接了帳才能吃呢,這是超市的規定。要不這樣吧,我們都先等一等,誰也不打開包裝,等交了錢回到家再吃好嗎?”一般情況下,有媽媽陪著寶寶一起等待,寶寶就能耐心的等上一會兒。
小提示: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培養耐性的機會,比如在遊樂園裏坐電動飛機要排隊買票、排隊等候上飛機等等,如果寶寶還沒有等待的自主意願時,爸爸媽媽可以先用轉移寶寶注意力的方法延長寶寶等待的時間,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再慢慢幫他建立等待意識。
訓練三十五:處理壞情緒
訓練目的:讓寶寶自己冷靜下來麵對自己的情緒,並進行反思,可以幫助寶寶日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方法:寶寶由於不能隨心所欲的做事情或遭受了某種挫折會產生沮喪、憤怒、嫉妒及憎惡等情緒,並通過發脾氣的方式進行宣泄,他會躺在地上耍賴、亂踢東西或尖叫。作為父母,此刻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保持冷靜,如果寶寶在公共場合發脾氣,就帶他遠離人群;若是在家的話,就要離開他哭鬧的房間。最重要的是,要讓他知道大人的情緒和感受,如:“媽媽仍然愛你,但現在媽媽也生氣了,因此要離開這個房間。”等事情過去幾天,大人可以自己主動地跟寶寶談談發脾氣的事情,一方麵對寶寶表示理解,另一方麵用形象的方式讓寶寶認識到壞情緒的存在,如向寶寶描述“憤怒像是一團燃燒的火苗”等等。最後教會寶寶一些處理情緒的方法,比如,唱一首歌,模仿動畫任務做個手勢等等。
小提示:寶寶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表現受挫後的不良情緒,是因為他還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來控製自己的意願,也不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此時大人隻有保持平和的態度才能讓寶寶正視自己的情緒,並嚐試管理情緒。
訓練三十六:給家人分水果
訓練目的: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機會來培養寶寶禮貌待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