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對世界的感知還是一片空白,父母給予寶寶的感知體驗越多,寶寶往大腦裏存儲的感知經驗也就越多,以後可提取的信息就會越多,寶寶的創造力才會發展得更好。而這些感知體驗主要包括觸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等等。
激發寶寶的創造力(0~2個月)
訓練一:教寶寶伸舌頭、咂嘴巴
訓練目的:讓寶寶學著做一些簡單的口舌動作。
方法:媽媽可以輕輕地抱起寶寶,對著他的小臉先張開嘴做吐舌頭的動作。這時,寶寶會盯著媽媽,漸漸地張開他的小口,也把舌頭伸出來,和媽媽做一模一樣的動作。然後,媽媽就可以教他咂舌並發出細小的聲音。寶寶學會了以後,當媽媽一抱起寶寶,他就會伸出舌頭,咂咂嘴,發出響聲。
小提示:培養寶寶的模仿能力是激發其創造力的第一步,而口舌動作是新生兒最容易學會的模仿動作。
訓練二:讓寶寶觸碰物品
訓練目的:讓寶寶從無意識地觸碰發展到有意識地觸摸。
方法:媽媽可以在寶寶的床欄上掛上布娃娃和其他小玩具,引導寶寶用手去觸碰這些玩具。當寶寶在清醒狀態下無意識地碰到了布娃娃,他就會感到觸摸的感覺,這種奇怪的感覺會讓他再次去觸碰。次數多了之後,寶寶便會主動去觸摸。需要提醒媽媽的是,過一段時間後,可以將寶寶床欄上的小玩具換為木線軸、塑料球、搖鈴等不同質地的物體,以增加寶寶觸覺感知的範圍。
小提示:寶寶的皮膚很敏感,千萬不要讓寶寶觸摸有毛刺的玩具,也不要讓玩具碰到寶寶的頭,那樣很可能會嚇到寶寶。
簡單道具有“魔力”(3~4個月)
訓練三:在寶寶麵前變手帕
訓練目的:讓寶寶感受物體變形帶來的樂趣。
方法:媽媽拿來一塊方形手帕,在寶寶視線20厘米的範圍內,用靈活的雙手通過折疊、打結等方式,把手帕變成各種形狀,比如:在四個角打上結,讓手帕成為一頂小帽子;也可以把手帕折疊成三角形;還可以把手帕折成一個蝴蝶結等等。這些小花樣對3個月大的寶寶來說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小提示:父母可選擇一塊顏色鮮豔的手帕給寶寶玩耍,對開發寶寶的觸覺、視覺都有好處。
訓練四:教寶寶取出盒子裏的物品
訓練目的:物體突然出現和消失的現象可讓寶寶對外界事物產生出興趣。
方法:媽媽先準備好一個布娃娃和一隻盒子,然後當著寶寶的麵,將娃娃放在盒子裏麵,蓋上盒蓋。這時,媽媽就可以對寶寶說:“小娃娃到哪裏去了?我們來找找。”媽媽打開盒蓋,並對寶寶說:“哇,你看,娃娃在這裏呢!”接著,媽媽就讓寶寶把娃娃放入小盒中,再讓他自己主動去觸碰盒蓋,試圖取出娃娃。
小提示: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媽媽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寶寶完不成也沒關係,媽媽的演練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