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8個月的寶寶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直覺行動思維是最低水平的思維,它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寶寶對物體的直接感知,也離不開他自身的實際動作。因此,在這個時期裏,父母要讓寶寶多運動,多接觸各種物品,在實際操作中啟發他的創造力。
小遊戲中的大智慧 (13~14個月)
訓練十七:剝開相同的包裝紙
訓練目的:讓寶寶明白在相同的包裝紙裏也可能有不同的物體。
方法:媽媽拿來一顆帶包裝紙的糖交給寶寶。寶寶經過一番觀察,發現隻要打開包裝紙就能拿到裏麵的糖果,媽媽要表揚寶寶真聰明,同時轉過身背著寶寶,用同樣的糖紙包好另外一個物體,如一顆花生,然後再交給寶寶。寶寶再次打開包裝紙後,發現不是一顆糖,就會奇怪的看著媽媽,媽媽這時就可以笑著說:“哇,寶寶好厲害,都會變魔術了!”寶寶雖然還不明白糖果為什麼變成了花生,但是在媽媽的逗笑下也會感到快樂,並且注意到有著相同外表的事物可能會有不同的內涵。然後,媽媽可以再把取出糖果和包上花生的過程給寶寶演示一遍,為寶寶揭開“魔術”的謎底。
小提示:媽媽要注意包裝紙裏麵不要裝類似毛毛蟲之類的稀奇古怪的東西,以免嚇到了寶寶。
訓練十八:按順序給瓶子排隊
訓練目的:讓寶寶發現遊戲中的一些規律。
方法:對於生活中使用過的一些瓶瓶罐罐,如空的礦泉水瓶、用完的化妝品瓶等,父母及時將它們清洗幹淨、晾幹後,將是非常理想的遊戲道具。如把紅、黃、藍、綠等顏色的紙貼在瓶身上,它們就變成各種顏色的瓶子了。然後,媽媽把這些花花綠綠的瓶子擺到寶寶麵前,對他說:“瓶子寶寶要去春遊啦,請寶寶給它們排排隊吧,按照高矮的順序好不好?”如果寶寶對這個遊戲表示出了興趣,媽媽就可以和他一起排瓶子了。寶寶掌握了玩法之後,媽媽就可以按著從細到粗的順序把瓶子排好後,不告訴寶寶自己的排法,並讓寶寶按照同樣的順序排出來,看寶寶是否能發現媽媽排瓶子的規律。
小提示:如果瓶子中有玻璃製成的,父母要注意寶寶的安全,以免瓶子碰碎、摔碎弄傷了寶寶。
訓練十九:幫媽媽取物
訓練目的:激發寶寶解決問題時的創造力。
方法:媽媽拿出兩個環,一紅一綠,將紅色的毛線拴在紅色的環上,綠色的毛線拴在綠色的環上。然後,媽媽把兩隻環都放到離寶寶一米遠的地方,接著對寶寶說:“去把紅色的環拿過來給媽媽吧!”大多數寶寶會爬過去,把環拿過來交給媽媽。媽媽先誇獎一下寶寶,然後在寶寶的注視下,直接拉動繩子把綠色的環取過來,讓寶寶發現原來不用爬過去也可以拿到環。媽媽做完之後,就讓寶寶自己來操作一遍,如果寶寶完成了就馬上親親他作為獎勵。
小提示:在做這個遊戲時,媽媽還可以栓上寶寶感興趣的其他玩具,這樣,寶寶會更加樂意參與遊戲。
拚拚裝裝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15~16個月)
訓練二十:拆分、拚裝簡單的玩具
訓練目的:讓寶寶學會拆分、拚裝一些簡單的玩具,激發寶寶的創造力。
方法:做這個訓練所選用的玩具一般在市麵上都可以買得到,如可拆分、拚裝的蘿卜、輪船、大象等。它們都可以用來開發寶寶的創造力,因為在拚裝玩具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寶寶初步建立起整體——局部——整體的概念,同時也能促進其手部小肌肉的運動和發展。
小提示:寶寶在拚裝玩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多對他提問,如“寶寶為什麼要這麼拚呀”,“我把它放這兒行嗎”,這樣能激發寶寶更多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