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據報道,一個孩子跟媽媽一起坐公共汽車,孩子發現一個小偷在伸手掏別人的錢包,孩子對媽媽說:“媽媽,那個人在偷別人的錢包!”媽媽看了一眼偷錢的人,對孩子說:“別瞎說,那個叔叔跟人家鬧著玩兒呢!”這位母親是害怕小偷報複才這樣說的,但把是非善惡完全混淆了,這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父母的正派上進,既體現在工作態度上,也體現在思想作風上。家長雖然已成人,但上進心不能沒有。家長不斷地有所追求,不斷地有新的進步,對孩子會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孩子會從家長的精神風貌中,不斷地磨煉品格、砥礪誌向,正確地處理各種複雜的事情,並且學到做人的真諦。
(二)勤儉自律
自古以來,勤勞儉樸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人說,勤儉是立國之本,是立身之本。勤勞、節儉相輔相成,不勤勞的人,不懂得物質財富來之不易,往往不珍惜勞動成果。每一位家長都應把勤儉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自己身上、在家庭裏繼承發揚。據調查,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孩子的勤勞節儉表現好於家庭經濟富裕的。這就提醒我們,越是有錢,越要做到自身勤儉,教育孩子勤儉。
舉個例子。著名科學家居裏夫人經過刻苦研究,從數億噸計的瀝青油礦渣中提煉出0.1克純淨的鐳。當時,1克鐳價值在100萬法郎以上。居裏夫人的丈夫因車禍逝世,有人建議居裏夫人把這些鐳賣掉,用來撫養孩子。可是居裏夫人毅然將這些鐳無償地贈給了巴黎鐳學研究所。她認為:“貧寒固然不方便,過富也是多餘而且討厭的,孩子們將來必須自謀生活,這才是妥當而且自然的事情。”她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像蠶一樣,自願地、堅持地工作,永遠忍耐地向一個極好的目標努力。”居裏夫人以勤勞節儉的美德要求自己,也教育了下一代。
父母要做到勤勞節儉,需要有很強的自律精神,要想獲得任何成功和進步都離不開自律精神。家長對自己是不是能嚴格要求並持之以恒,孩子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上。自律,是人的意誌品質的反映。家長是一個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夠要求孩子管好自己。相反,如果家長抵製不了花花世界的誘惑,經常放鬆自己,說話不算數,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由於父母中有人不自律而導致孩子成人之後人格分裂的例子有很多。
(三)求知善思
渴求知識,善於思考,這是人們開闊視野、建立良好知識背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前提。懶得學習、懶得動腦的人,不會有什麼創造性。如果家長是這樣的懶人,你對孩子說再多“要好好學習,多動腦子”的話,恐怕也無濟於事。因為,在父母身上,他看不到知識的力量,也看不到開動腦筋的效果。
常常聽到一些父母在家裏說:“累死了,煩死了,真懶得再動腦子。”也有些父母認為學習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工作階段,對於讀書、學知識十分冷淡。這不但影響自身的發展,也影響孩子的發展。
世界著名作家泰戈爾,小時候曾因學習不好被學校除了名。泰戈爾的父親為教育好兒子,以自己的示範作用影響兒子。每天早晨,父親把泰戈爾叫醒,父子倆一起背誦古詩。早點之後,父親讓泰戈爾坐下來,靜靜地聽自己誦唱經文,然後一塊兒去散步,散步時講各種知識。回到屋裏,教孩子讀英文。晚上,父子倆又一塊學習,還以天為書,講初級天文知識,使泰戈爾的求知欲越來越濃。父親還把家裏的藏書展示給孩子,泰戈爾飽覽名著,寫出第一部詩劇。在父親的精心引導下,泰戈爾經過自身努力,成為名揚全球的大文豪。
我們應從泰戈爾父親“求知善思”的榜樣中受到啟示,做一個愛學習、愛動腦的家長。
(四)文明友善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譽。傳承文明是也是每位家長的責任。家長講文明、懂禮貌,孩子也就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做一個文明的人。家長待人友善,團結親友、鄰裏、同事,樂於助人,孩子也能學會與人友好相處,多做好事。
有些家長不重視文明禮貌,隻顧自己,對別人冷漠,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社會上,沒有人會喜歡不文明、不友善的人。社會猶如一個大家庭,文明友善的人受人尊敬,受人歡迎,人們願意與他交往,這就為他的成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遺憾的是,有的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誰打你,你就打他;誰罵你,你就罵他。”有一位家長在孩子被另一孩子打了一巴掌之後,領著孩子到學校找到打人的孩子,當眾親手給了那個孩子一巴掌,而且還說:“兒子,記住,就得這樣!”本來可以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家長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五)民主樂觀
家長既是孩子的導師,也要做孩子的朋友。家長要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給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權利,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家長與孩子既有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又有民主平等的關係。學校裏講教育民主,教學民主,家庭裏也要貫徹民主精神。講民主,孩子會更有積極性;講民主並不是全聽孩子的,全聽孩子的會走向放任。用一位家長的話說,就是:“寬嚴有度”。
樂觀是一種品質,是心胸寬闊、勇於麵對現實、正確對待順逆與逆境、充滿自信、有幽默感等多種素質的綜合表現。在坎坷的生活中,做到樂觀並不容易,需要不斷地磨煉。家長的樂觀品質會潛移默化地傳給孩子,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好處。
以上就是對這20個字進行的初步闡述,不同的家長會有自己更豐富的理解。雖然僅僅20個字,真正做到卻是很不容易的,但這是努力的方向。家長給孩子做榜樣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不斷發展的過程。
(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結合的原則
1.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談到智力開發時,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以前的育兒方法較多地強調智力因素和知識因素,片麵追求升學率,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如家長會經常要求孩子去做類似奧數幾百題之類的練習,甚至有的家長把它當做孩子必須要完成的家庭作業。誠然,智力開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注意其他的因素就會損害兒童原本應該具有的智力結構。
隻有那些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熱愛勞動,具有遠見卓識、具有一定的知識才能,並且身體健康的人,才能為“四化”建設做出貢獻。因此,智力隻是成才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隻強調智力因素的作用,不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顯然是難以到達成才彼岸的。
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心理學家所進行的追蹤研究表明,在突出人才與平庸者之間,最顯著的差別並不限於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取決於自信心、進取心、堅持性及自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