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我走過的童年辛酸路,女兒不能再走(1 / 1)

在做了母親之後,我才真正地開始理解母愛。原來,母愛就是千方百計地使孩子免除不必要的苦惱,減少不應有的遺憾;為孩子化解危險、排除困難;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滿足孩子需要,給孩子以幫助,從而使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擁有健康、享受快樂、體驗幸福。

就個人而言,我在承擔母親角色時,直接關乎女兒安全、溫飽等生理健康方麵的要求已不需有太多的思量,讓我困擾的問題就是應該為女兒提供什麼樣的教育。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困擾呢?因為在童年,我體驗過精神饑餓給人帶來的煎熬,並深深地意識到它對一個人的成長意味著什麼:那就是它會在幼年、童年、成年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一個人的發展方向和成長質量。

由於曆史的緣故,我的幼年和童年無疑是在物質饑餓與精神饑渴中度過的。物質的饑餓且不去說了,而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精神饑渴的苦痛。回想起來,那時充滿求知欲的我,多麼渴望能夠聽故事,能夠讀書,但這又是無法實現的奢望。當家人都在為生存而奔波,為活下來而掙紮的時候,又有誰會有心情、有時問、有能力滿足我的精神需求呢?更何況我在這方麵的需求也可謂“欲壑難填”。

於是,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了終身的傷痛和遺憾。那種無奈、失落、無聊、苦悶、焦灼、單調的感覺直到現在還不時被憶起。我常常想:假如那時能有故事可聽、有書可讀,我的視界、學識、情感、能力諸多方麵都將發生多麼大的變化,今天的我又將是怎樣的一番圖景啊。

所以,當女兒降生之後,我即開始為她編織一個美夢: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她重複“精神無聊”和“心理饑渴”的生活。我要給她講好多好多的故事,我要給她買好多好多的圖書;我還要讓她能夠獨立閱讀,讓她在童話中徜徉,在故事中漫步;我還要讓她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讓她在文明的天空中翱翔。

正是基於對自己早年生活經曆的思考及對女兒成長遠景構劃的強烈驅動,我開始在家庭教育這一獨特的空間裏,進行極具個性化的探索與實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體現對女兒成長的期盼,為實現一個母親的教育理想與追求,在我與女兒之間有了很多很多的小故事,這些故事也促使我對家庭教育、對關乎兒童在其生命早期如何獲得更好發展的多樣性理解與思考。這個過程已經成為我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來源。

我認識到,對兒童的重新認識,必將影響成人對自我角色的重新認識與建構,特別是母親。其重要的責任就是發現、理解和認識孩子內在的心理衝動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給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而不是壓抑和挫傷,更不是無情的摧毀。這應該是現代人、現代母親義不容辭的責任。

觀照現行的教育,不論是早期教育階段,還是義務教育階段,在這方麵都存在嚴重的缺陷和不足,這種教育教學活動不依兒童的內在需求和發展方向為出發點,而是以成人的主觀願望與強製性的安排為根基,勢必會剝奪兒童成長的快樂,尤其是背離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的做法,更是讓兒童難以取得我們所預期的效果。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我們的孩子正在經曆太多的苦惱、壓抑、剝奪甚至是傷害,他們處於一種無助、無奈的生存狀態中,因為他們是弱者。孩子最為寶貴的生命資源被浪費,對人生發展起決定作用的關鍵期被錯過。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悲、更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