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把握心境適時激勵(1 / 1)

我們從不以自己的意誌強行要求孩子什麼時候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監管式、強製性的管束隻能導致雙方心理對峙和時間的空耗,孩子隻有在主動、積極、愉悅的心境下才能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當孩子癡迷、醉心於某一項有益的事情時,索性就讓他做完,然後再讓他安心地去學習。父母的寬容常常會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加倍的補償、回報。

1984年,鵬在初二時,被學校推薦參加全市初中曆史選拔賽。4月23日晚上,他又在複習曆史。隻見他把曆史課本攤在寫字台上,可眼睛卻不時地低頭朝抽屜裏看。我走過去一看才發現,原來抽屜裏放著一本《飛碟探索》。

鵬十分不好意思。我對兒子說:“願意看你就大大方方地看吧,不用偷偷摸摸的,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看完了安心複習曆史。”鵬高興極了,十分感激地看著我。在那次選拔賽中他獲得本賽區全校第一名。

在鵬高考前的半年裏,中央電視台、省電視台好戲連台,如《淮陰侯》《北海沉船》《楊家將》《編輯部的故事》《封神榜》《雪山飛狐》《十三太保》等電視劇,還有世界杯足球賽。

鵬幾乎是每個電視劇必看,每場球賽必觀戰。我們擔心影響他學習,曾阻攔過他。可鵬對我們說:“就讓我看完吧,要不我總惦記著,學習也學不好。”於是我們答應孩子:該看就看,平時抓緊點,把丟掉的時間補回來。

這些電視劇孩子們都連續看了,鵬在開播前總是抓緊時間做數學、看外語。在看電視時,遇到不太重要的情節他就插空背、寫。1992年1月25日在觀看世界杯足球賽時,他邊看比賽邊做題,那場比賽中國隊以1∶0勝科威特隊,鵬無比興奮,當晚學習到深夜。5月14日,距高考不到兩個月了,他還在收看《雪山飛狐》。看過後,他告訴我:“媽,我看電視時做了三道題。”

孩子不僅需要父母理解自己的心境,而且還需要激勵,激勵會使孩子產生不懈進取的內動力。但激勵要講究藝術,同樣想達到一個目的,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會取得不同的效果。有時欲揚先抑,有時無聲勝有聲。

1. 無聲的激勵

在孩子們的寫字台上,至今還擺放著一塊刻有“業精於勤”四個美術字的三峽石。那是1985年秋我到四川出差途經三峽時從萬縣下船買來的,我把它送給即將升入初中的兒子。我不知道孩子們究竟從這塊小小石頭裏獲取了多大力量,但我發現,這塊三峽石曆經十幾年光陰,又經過家庭搬遷,總是被孩子們那麼醒目地擺放在寫字台中間他們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鵬參加全國初中數學邀請賽前夕,我找來數學家陳景潤的照片和關於他的事跡,悄悄放在他的桌子上;在他參加全國高中物理選拔賽前夕,我翻開《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一書中中外著名科學家那一篇,擺放在他的寫字台上……

我一句話也沒有說,但孩子一定能理會爸爸媽媽想說的話,一定會感受到爸爸媽媽殷切的叮囑和企盼。

每當我在報刊上發現能激勵孩子的好文章,一定帶回來拿給他們看:《我怎樣獨自設計了原子彈——一個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自述》([美]約翰·菲力普斯)、《青年科學家陳章良》《最年輕的女博士——哈工大21歲的王麗薇獲工科博士學位》《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許多材料已經變黃,我至今仍為孩子們珍藏著。

有時,無聲的激勵更刻骨銘心。

2. 臨考前的撫慰

我重視孩子的每一次考試,不管是升學考試、競賽還是平時的中考、期考。考試那天早上,我一定為兒子換上幹淨、整潔的衣服,還精心做上可口的飯菜,讓孩子精神飽滿地走進考場。孩子出門時,我總要叮囑一句:別總想著能得多少分,拿第幾,隻要你盡力了,考不好爸爸媽媽也不責怪你……

孩子們在考場上心態良好,從不怯場或緊張,往往越是重要的考試越能考出好成績,還經常超水平發揮。

對孩子的考試成績越定指標往往越達不到指標,越施加壓力越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重在平時,考前最好為孩子卸包袱、減壓力。

欲揚先抑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