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一個人多麼智慧和博學,他首先應該是一個具有健全人格和美好情感的人,隻有這樣,才能充分燃燒智慧與才華之火,真誠地擁抱事業和生活。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我有可能把我的孩子培養成盡可能完美的人。我在不斷總結、尋找自己人生缺憾中,潛心在孩子身上予以彌補和完善。我掩藏起歲月滄桑烙印在我心中消極、迷惘、困惑的一麵,總是把積極、光明、美好的東西教給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裏,在尋常小事中,培養他們誠實、善良、友愛、進取的美德。
1. 防微杜漸
我的孩子最初的謊言是在1歲半時說的,他們同時會用哭鬧、打滾等方式向大人示威,表達自己非分的要求;2歲時會說髒話罵人……我一一把它們記錄下來並予以及時糾正。
1982年12月10日,當時鯤6歲半。我發現儲蓄罐裏的硬幣都不見了。在我的再三追問下,鯤終於承認那天他偷拿了裏麵僅剩的一毛八分錢買了零食吃。
儲蓄罐裏的錢都是他偷花的,那天是第四次了。我和愛人把這件事看得很重,狠狠教訓了他,追問他拿沒拿過別人的東西。我們告訴孩子:不僅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自己家的也不許偷,用錢向大人要,要吃的讓大人買。
我們還故意把一些零錢數好放在一個地方考驗他,過幾天數數,發現一分沒少才放心。我們還教育孩子不許從外麵撿東西,不許要別人給的東西,避免染上貪小便宜的壞毛病。
對孩子哪怕極其微小的過失和毛病也不能放過,最好消滅在萌芽狀態,習慣養成了就不好管了。許多孩子的壞品質、壞習慣就是從這樣細微的小事中潛滋漫長起來的。
2. 防患於未然
孩子們在小學、中學階段常反映班級裏打小抄的現象,並流露出別人抄了自己沒抄感到吃虧的情緒。我們怕孩子也去打小抄,就對他們講打小抄的種種害處,教育他們以誠實的態度對待學習。
我們對孩子下了一道死命令:即使全班都抄了,你倆也不許抄!寧可交白卷也不許打小抄!兩個孩子在學習上從不投機取巧。鯤在高三畢業考試時,因監堂不嚴,許多同學都抄了,但他沒抄,感到自己很委屈,因為這次考試關係到總成績排名,關係到大學保送。我們表揚了兒子。那次考試他的名次還是在年級裏位居榜首。
近一個時期以來,新聞媒介經常報道一些高學曆的人進行高智能犯罪的案例,在為之痛惜之餘,我們又在思考一個新的問題:孩子們很快就要走向社會了,他們具有優越的自身條件,又掌握高科技的知識,可能具有比常人更多的發展機遇,他們能經受住權力和金錢的考驗嗎?
我一見到這方麵的材料就拿給他們看,有時邊看電視邊千叮萬囑。我們告誡兒子:不要把權力和金錢看得太重。既然是我們的兒子,一不許弄權,二不許貪!不管有多大能耐,先要做一個清清白白的人。
在孩子每一步成長曆程中,我們總是在問題沒有發生之前就預見到發展的趨勢和可能,時刻警醒孩子,使他們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走得踏實。
3. 珍惜愛心
1986年12月11日晚上,鵬說有一件重要事情征求我們的意見。原來是他剛升入初一的班級裏有一名患小兒麻痹的同學,每天上學走路十分困難,他想每天犧牲一點時間放學時送他回家。
我們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先向他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幫助同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能長期堅持嗎?二是你自己每天坐車上學也要花掉不少時間,能把這些都補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