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處理服務問題的技巧(1 / 3)

第八講 處理服務問題的技巧

一、影響處理服務問題能力的若幹細節

日常業務的點點滴滴,都是要在上班一開始,就進行確認的。然後,才可能規劃設計好自己一天的工作,稍有一點偏差,就可能引發問題。這既是工作技巧問題,也是態度問題,所以,非常重要。

日常管理的核心點,也常常集中在這裏。

有些管理人員不注意細節確認,認為任務在執行中會綱舉目張。其實,在實現綱舉目張之前,必須讓所有人都明白“目”的含義,“目”就是細節,沒有細節就沒有一切。否則,即使那個“綱”舉起來,也隻能是個空“綱”,光杆司令、孤家寡人,沒有執行的意義。

以下,專門講幾個常見的錯誤,供大家參考。

第一,不注意清掃工作,而這是一切工作的開始。

清掃,就是把沒有用的東西處理掉。

無論你是誰,都要做好這個分內工作,即使是董事長,也至少不要忘記勤“清掃”辦公桌麵、電腦桌麵。至於我們品牌服務人,就更不能忽略這一點了。試想一想,你的工作崗位上,或四周環境很髒,那麼,你能否忍耐呢?或許有些人可以忍耐,但作為工作的一部分,管理者、老員工是不能容忍的。

不懂得清掃,實質上,就是你工作不認真。應該這樣認定。

第二,辦公桌麵沒有整理。

和清掃一樣,整理工作也要做細。什麼是整理?整理就是把仍然要使用的東西,按一定秩序整齊地排列、擺放好,常用的在前,不常用的在後。

這一點做不好,說明這個人在工作上很散慢。也許你不承認這一點,而實際上,這等於你沒有認識到,整理工作,是你的基本工作內容之一。

桌上雜亂,重要文件丟失的可能性就高,難道不危險嗎?同時,也不容易很快找到想要找的文件,不影響效率嗎?

第三,工作過程中講悄悄話,交頭接耳。

有空時,就跟同事說悄悄話,這是工作中常見的。偶爾為之,或許無害,成為習慣,甚至不以為然,或認為是“基本人權”,就會影響工作了,至少會分散接待客人的注意力。

從客人角度看,你的態度就是對服務不熱情,你這個人不可信賴。

第四,缺少報告、反饋信息、聯絡和商量,自作主張。

報告、聯絡、商量,是公司內部溝通的的基本手段。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先報告一聲,聯絡一下,商量一下,不為別的,隻為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和氣氛。但有的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對此認識不足,特別是新員工,常常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為什麼要報告,還商量?3歲小孩子都處理得了的事,於是,我行我素。這當然不好,是破壞溝通環境的“元凶”。

強調這一點,是因為這樣做根本不費力氣,同時還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公司的任何事情都是與大家相關的,憑自己主觀、輕率地做出的判斷,認為某一事情無足輕重,但從另外一個人的角度,卻可能是一件重要的事。結果,就會犯錯誤。回過頭來,再去追究責任,為時晚矣。

所以,要勤報告,勤聯絡,勤商量。

第五,接受指令或電話交代的事項,沒有複述,沒有中間報告。

重複一遍上司的指示,或客人的要求,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有人不注意這一點,自己認為自己完全明白了。其實,這個複述確認,不僅是做給自己的,更是做給對方的,等於在告訴對方:我明白了,請放心。客人的信賴,常常就是從這裏產生的。

還有中間報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則。上級或客人交代你辦一件事情,無論做好沒有,都應該隨後通報一下。無法完成,更要提前24小時說一下。

這些,都是重要的禮貌原則,也代表了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當然,複述內容、中間報告時,要把握度,要有重點。

第六,一到下班時間,就慌不擇路地離開公司。

如果下班後有個愉快的約會,人就可能盼著下班,一到下班時間,就匆匆“逃走”,一次可以,兩次就不能原諒了,因為你的神情正在告訴大家,你已經在下班之前就“走神”了。

適當把約會推後10分鍾,一般不會耽擱什麼,而且會贏得工作上的寬鬆和別人的協助。

此外,越是下班時間,越容易出錯。有關統計表明,事故、糾紛常常發生在“午餐後和工作結束之際”,因為這時是精神鬆懈的時間帶,所以,管理人員和品牌服務人,應該指導員工,將緊張的精神保持到最後,特別是在容易出錯的時間帶裏。

二、建議與改善

在新員工,能夠做到“迅速、準確地處理客人交代的任何事情”,就可以算出色了。

但作為品牌服務人,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他們必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現,哪裏應該進一步改善,並主動提出建議。當然,服務中不出問題,關鍵在於員工平時的功夫,在於腳踏實地地在工作崗位上積累建議,全員都重視改善。

還有一個問題,作為品牌服務人,即使有了建議和改善的目標,也不宜隻停留在個人的認識上。要形成團隊的共識,積極、主動地溝通、協調各種環節。員工隻有有了積極性之後,才會產生出許多創造性的建議和改善的手法。在這個過程中,品牌服務人要起到發起者、組織者與鼓勵者的作用,要求大家盡量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然後,再從中找出中心問題點及解決方法,形式也要簡單。

比如改善工作的會議,就可以這樣開——

(1)一個人主持,其他人圍繞著主持人提出的主題,不斷發表意見。

(2)人數在7、8人左右;時間以30分鍾到1小時為宜。

(3)不批評他人的意見,就是絕不可以在別人提意見時說“不行”。

(4)重視意見的質量,更要重視意見的數量。不管是什麼內容的意見都沒關係。總之,要多提意見。多提意見,是一種氛圍建設,意義非常重大。

(5)巧妙地引伸別人的意見。不怕引伸別人的意見,但應明確、不折不扣,不可以說“好像和誰意見相同”,更不可以變相批評他人。

(6)熱烈歡迎新奇的意見,大家可以鼓掌慶祝。那些不受限製的意見,常常蘊涵著創新的力量。也許,正是因為脫離了常規,他們才能思考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

(7)主持人指定“秘書”,將大家的意見記錄在紙或本子上,再逐一歸納,從中總結出要點,結合改善建議,形成最終改善方案。

(8)公布方案,或向提案人表示祝賀。

還有一些規範建設的問題,也將影響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引起注意。

案例劉某在信息服務公司擔任營業主任。由於工作關係經常外出,不在辦公室。

其間,常有客人打電話進來,由留在公司的同事記錄下電話的內容,再轉告相關信息。

可是,最近發現,這個轉達業務總是出問題。

他決定召集大家商討一個改善策略。

首先,他們決定統一留言紙的樣式。以前,大家都是使用報廢的複印紙,在背麵留言,所以,字體的大小和寫法都不同。

其次,規範留言服務程序,包括接電話人主動報出姓名,以明確責任。

果然,之後的電話信息轉達中的問題,急劇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