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不論大公司,還是中小公司,在電話信息轉達方麵,常常出一些問題,甚至影響公司的內外形象和工作氛圍。如已經約好等待客人的電話,卻遲遲不見客人來電話,原因是客人來電話“找不到當事人”。這不單讓客人焦急,自己焦急,更會使客人感到,這家公司沒有什麼規範、散慢、責任感不強、不可靠。
當然,“找不到當事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主要是接電話的人不負責任,認為與自身無關,無意識地采取了“無關一身輕”的態度,非常有害。
劉某對策的優點,是不單統一了留言紙樣式,還規範了接電話人的表達方式,重點解決了責任問題。因為要報姓名,所以,會促使接電話人意識到,這個電話跟自己相關,並且是自己的業務內容之一。
三、圓滿處理服務問題的技巧
1.建立規則的幾個切入點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問題?
問題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這跟注意不注意有關,但無法杜絕。這正是我們要區分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理由,他們也正是因為有問題的存在,才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
換句話說,“解決問題”就是“自己的一份工作”,人人如此。這是個前提。
接下來要明白的,是發生了問題,應如何解決、處理,即對方法的掌握,這個,請大家參考市麵上的培訓教材。要強調的,是無論采取怎樣的辦法,都別忘了把“賠禮道歉”放在嘴邊,一定有好處。
回過頭來講重點——用辨證的、長遠的眼光來抓問題原因,更為重要。
以下分別提示6個“常見原因”,供大家在製訂規則時參考:
第一,“疏忽了”。
疏忽所至的錯誤很單純,但又常常很難解決。因為“疏忽”,自己常常丟錢包、鑰匙,弄得自己很煩惱;在公司業務上,由於“沒注意到”訂單內容,將藍色產品發成了茶色的;如此種種,數不勝數。俗話說,大象都會被老鼠麻煩死——因為致命的“疏忽”。
在製訂對策規則時,要注意多渠道確認的流程設計,使大家在工作中,不單用自己的腦子記,還要從眼、手、口等多角度留下確認的“痕跡”。媒體上報道的事故,大到煤礦因臨時停電再重新啟動,發生瓦斯爆炸,多人死傷的事故,小到隨手關門時將鑰匙落在辦公室裏,大多數是由於一個貌似小小的疏忽——疏忽了“確認”這個基本作業程序,而導致的。
這一點,管理人員、老員工,不可不察。
第二,是客人與我們之間,關於同一個問題,在“理解上有出入”。
有時,客人認為A,而我們卻認為是B。
客人說“明天,我們談一談,麻煩你了”,實際是說,“明天請你來一趟”,我們回答道“好的”,實際的理解是“明天客人會過來”,謬之千裏。這就是沒有就細節做確認的結果。所以,複述是一個重要的溝通工具,前邊反複講過,不可忘記。
還有,就是對同一個服務術語的理解差異。
一次,我們發出了一份代金券,其中有一句是關於用餐的:“本券限中餐零點使用。”本來沒有問題,但意想不到的是“零點”兩字引起了誤會,一些人把餐飲術語的“零點”——個人點菜消費,理解為時間上的“零點”——午夜12點,南轅北轍。
這也是要注意的,要在對一般客人服務過程中,把專業術語表現為生活用語。
第三,服務人員或公司,在處理問題的“態度上不明朗”。
服務中犯了錯誤,就應立即賠禮道歉,及時進行事後補救,這是一個基本原則。但很多時候,服務人員會懷著僥幸心理,不向主管報告,或推脫,以求蒙混過關。這實際上等於增加了客人的困惑,絕不可以。
出現這種情況,管理者要根據問題的實質、特征、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對當事的服務人員進行處理。
第四,“公司體製或工作體係有問題”。
公司的信息不能順利傳達到經理,或經理的指令不能及時傳達給基層執行人員,常常造成服務的脫節,給客人或其他同事,造成麻煩。這種情況可以說是體製或體係不順的問題。
這時,非常有必要檢查、確認一下我們的管理體製、工作流程是否有問題。知道問題點後,展開研討,實施細節改善。
第五,“服務或產品本身有缺陷”。
有時,一些產品生產出來,卻沒發現缺陷,直到被銷售出去之後,才被客人發現。其實,這應該是預料之中的事,大多數廠家設“保修期”,意義就在於此。所以,作為銷售人員,必須心裏有數,要認真聽取客人的意見、建議,從“肯定有問題”的假設出發,來做每一件事。在處理上,銷售人員除替換產品外,還應進一步查清缺陷在哪兒,怎樣改進,並將改善信息傳遞回廠家生產部門,以便改進產品。
第六,是“客人誤解”。
公司或服務員方麵的確沒有出錯,但還是被客人抱怨、投訴。
一次,一位客人堅持錢包丟在餐廳裏,並要求餐廳賠償,後來在自己的車廂裏找到了,才算罷休。這不足為奇,甚至可以說是常見的事,成熟的服務人員要有承受這種“被錯怪”的心理素質。
遇到這類問題時,要保持鎮靜,不可以責怪客人,而應該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客人找到“正確的答案”。
2.處理問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第一,金錢問題最敏感。
最細致、最敏感的事情,要算金錢問題。該支付的,少了零頭;該找回的,零錢不夠;付款通知上的數字與消費帳單不符;還有未給客人開發票等等,不一而足。任何公司、服務人員或客人,都對此煩惱不已。所以,現場確認,還是要再三提醒。在付錢、找零時,一定要唱收唱付,說一聲“我收了您200元,謝謝”,或“找您200元,請查點”。另外,無論客人要求沒有,都應按規範,開據收據或發票。這既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更是一種工作與服務的態度,絕不可以圖方便而省略。
一旦發生金錢上的糾紛,首先要抓住最終結果,認真調查細節,弄清發生問題的原因,並針對原因和結果的關係,迅速處理。
必要時,第一負責人應親自來做這件事情。
第二,配送服務出問題,影響最終服務質量。
由於第三者,如配送中心送貨延遲,或貨物送錯了,或貨物損傷了,而影響我們服務質量的情況,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這種問題,大多數都和銷售、營業、配送等多係統有關,是體係問題,所以,要從體係上尋求解決辦法。
這樣的問題,當然與客人沒關。所以,作為服務人員,我們首先要向客人賠禮道歉,承認是自己的過失,但不可以解釋為第三者的原因,然後,迅速跟進處理。
第三,遺留物品的處理。
客人說,隨身攜帶的物品忘記在你們餐廳了,可餐廳服務員又找不到,問題一下子複雜起來。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應製訂客人遺留物品處理規則,規定將客人遺失品放入保管箱,或設立專門的保管場所。保管到一定期限後,仍無人認領,就送交警察局,或根據規定處理。
服務企業平時要強化遺留物品優先檢查的製度;提倡拾到物品交公的作風;建立獎勵與懲罰機製。發生遺失事件時,現場負責人員可以先將規定解釋給客人,表明公司的態度;同時,根據流程進行調查,以明確責任;當我們知道有遺失發生時,應在第一時間裏通知客人,或迅速安排人將遺失物品送還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