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胎教與方案篇(1)(3 / 3)

在一般家庭胎教中,這幾種宮內學習內容基本上是混合交叉的。例如,山東濟南市一個女孩,出生8天就會喊“媽媽”,成為世界上說話最早的兒童。她母親懷她時出外散步,常常柔聲細語地為她講解所見所聞的美好事物,晚上天天為她閱讀兒童讀物。孩子滿月後不僅會叫人,而且會數1~5的數字,百日內能認識“鼻”、“耳”、“臉”等10個字。

又如,江蘇常州市有對夫妻給胎兒上課的內容是這樣的:

1.數字。學習1~10的讀音。

2.漢語拚音。學習基本的聲母、韻母。

3.稱謂。學習爸爸、媽媽、奶奶、外婆等稱呼。

4.動物。描繪小鹿、小鳥、小狗、小貓的形狀、特點,學小動物的叫聲。

5.水果。描繪一般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6.唱歌。聽錄音帶、胎教歌曲,聽媽媽唱歌。

再如,國外有一對夫婦,給胎兒是這樣上課的:

1.使用閃光卡片學習語言文學,包括英文字母、日文平假名的讀法和寫法。

2.使用閃光卡片學習數學、算術和圖形。

3.將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物隨時隨地講述給胎兒聽。例如做菜時,講述有關炊具和烹調法,以及味道和營養。

4.向胎兒講述超出生活範圍的外界事物。如釣魚時,講釣魚的方法、魚的形狀、魚兒是怎麼遊動的。

5.講述生活中本來沒有的幻想,以及講述什麼是勇氣、正義、友情等。

6.講授有關人類、自然、社會的知識。如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天然氣、電、石油等能源,太陽係的構成,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狀態等。

讀者也許會問,胎兒在宮內學習時,父母要講那麼多那麼複雜的內容,胎兒能理解嗎?

能記住嗎?要知道,科學迄今告訴我們的是,人的大腦活動能力僅被用了百分之三四。為了開發那蘊藏著而尚未被使用的能力,難道我們不應該把一切可能性(也許是超越以往人們想像的可能性)寄托在胎兒身上嗎?當然,學習的結果並不是說胎兒一定會成為神童,而是孩子借此可接受更多的信息,從而對他大腦和身心的發育帶來很大的裨益。

對此,我們應該怎麼看呢?以上幾個家庭的宮內學習方法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但不必照搬,每個孕婦可以根據各自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訂立一個“宮內學習”計劃。宮內學習方法不必強求一律,隻要有一顆相信胎教的心,有腳踏實地的胎教行動就可以了。

胎教的原則

胎教原則是人們進行胎教時必須遵循的原則,它反映了胎教的客觀規律,同時也是幹百年來胎教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貫穿於胎教的整個過程之中,對具體的胎教活動起著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自覺遵循胎教的基本原則,是胎教成功的前提和保證。

1.自覺性原則:自覺性原則要求孕婦在正確認識胎教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主動學習和運用胎教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胎教。

2.及時性原則:胎教過程具有不可逆轉性,因此胎教必須盡早地進行。否則錯過了胎教的最佳時機,再采取措施也難以彌補。一般說來,胎教的最關鍵時期是懷孕5~7個月。

3.科學性原則:以科學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優生學等理論為指導,根據胎教過程的基本規律,恰當地選擇胎教方法,引導胎兒在母體內更順利、更健康地成長。

4.個別性原則:根據孕婦本人及其家庭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方式方法。由於孕婦本人在智力能力、氣質性格等多方麵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胎教的途徑和手段也應該隨之而異。此外,家庭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和生活情趣等也會給胎教活動帶來一係列影響。遵循個別性原則,能夠揚長避短,收到較好的效果。

怎樣和胎兒對話

父母通過動作和聲音與腹中的胎兒對話,是一種積極有益的胎教手段。在對話過程中,胎兒能夠通過聽覺和觸覺感受到父母親呢的呼喚,對促進胎兒的身心發育具有十分有益的影響。美國一名孕婦對胎兒進行對話訓練,孩子出生後僅9周居然能對錄像機放映節目說“哈羅”。

對話可從懷孕3~4個月時開始,每天定時刺激胎兒,每次時間不宜過長,1分鍾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