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胎教與方案篇(3)(3 / 3)

二是讓胎兒直接欣賞胎教音樂,對他(她)進行有益的音樂刺激。胎兒在5個月時就已經具有聽力。從這時起,可將耳機或微型錄音機放在距離孕婦腹壁2厘米處播放胎教音樂,每天定時播放幾次。要循序漸進,剛開始時時間可以短一些,以後逐漸增加,但也不宜過長,以5分鍾為宜。音量要適中,不可過大也不宜過小。母親應取舒適的位置,精神和身體都應放鬆,精力要集中。

必須強調的是,在這項工作中,母親要與胎兒一起投入,逐漸進入藝術氛圍,而不能以外人的身份出現,認為胎兒自己聽就行了,於是一邊聽一邊胡思亂想,或是一邊做一些與此無關的事情。這樣做,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音樂是一種重要的胎教手段。在懷孕期間,經常欣賞音樂,不僅能夠陶冶情操,調節情緒,對胎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有利於孕婦及胎兒的身心健康,因此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然而,一般人在欣賞音樂時,往往隻滿足於感官欣賞,也就是說,僅僅滿足於悅耳動聽,輕鬆愉快,其實這是很不夠的。音樂是一門藝術,作為藝術欣賞,還需要加入豐富的感情色彩。在聽覺器官接收音樂的同時,根據不同樂曲在人們心理上、感情上產生的不同反應,引起各種不同的聯想,詩情畫意聯翩而至,在頭腦中凝成生動的具體形象。例如,藍大、白雲和草地上奔跑的小鹿;高山、峻嶺,山穀中靜靜流淌的小溪;夜幕下,月亮時隱時現,搖籃旁幸福慈愛的母親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樂形象”。顯然,與單純的感官欣賞相比,效果更好,更有利於強化胎教的作用。

利用意念進行胎教

有些科學家認為在母親懷孕期如果經常設想孩子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與將要出生的胎兒較相似,因為母親與胎兒具有心理與生理上的相通。從胎教的角度來看,孕婦的想象、母親的意念是構成胎教的重要因素,轉化、滲透在胎兒的身心感受之中。同時母親在為胎兒形象構想中,會使情緒達到最佳的狀態,而促進體內具有美容作用的激素增多,使胎兒麵部器官的結構組合及皮膚的發育良好。從而塑造出自己理想中的胎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許多相貌平平的父母卻能生出非常漂亮的孩子,這與懷孕時母親經常強化孩子的形象是有關係的。

近年來,國外“出生前”心理學家的研究發展很快,“出生前”心理學認為胎兒具有思維、感覺和記憶的能力,尤其是胎兒7個月以後更是如此。美國紐約大學教育中心托馬斯·伯尼博士在他的著作中講了一段真實的故事。

在巴黎的某醫院,有一位語言心理學教授接待了一位4歲的患兒名叫奧迪爾。奧迪爾患有孤獨症,不愛講話,父母怎樣啟發都無濟於事,隻好送到醫院求助於教授。開始教授用法語和患兒交談,她毫無反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觀察,偶爾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當有人同這位小患兒講英語時,奧迪爾的興趣就出現了,表示出既愛聽又喜歡開口和別人交談,每當這時病就好了。教授發現了這一現象後找來了她的父母了解他們在家裏是否經常講英語,可他們的回答是在家裏幾乎不講英語,教授又問他們曾經什麼時候講過英語。這時患兒的母親突然回憶起自己在懷孕期間曾在一家外國公司工作。因為那裏隻允許用英語講話,所以她在懷孕時一直是講英語,教授這時才恍然大悟說:“胎兒意識的萌芽時期是懷孕後7~8個月,這時胎兒的腦神經已十分發達!”

以上這段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由於胎兒意識的存在,孕婦自身的言語、情感、行為均能3影響胎兒,直到出生後。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少數孕婦為了一點暫時的身體不適而出現對胎兒的怨恨心理,這時胎兒在母體內就會意識到母親的這種不良情感,而引起精神上的異常反應。很多專家認為這樣的胎兒出生後大多數出現感情障礙、神經質、感覺遲鈍、情緒不穩、易患胃腸疾病、疲乏無力、體質差等。因此孕婦在妊娠期間應根除這些不良的意識,母親應將善良、溫柔、富於感情的母愛充分體現出來,通過各方麵來愛護關心胎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