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宴席菜品知識(1)
宴席主要由菜品酒水所構成,宴席是菜品酒水的組合藝術。學習宴席設計理論,必須掌握相關的菜品知識。
第一節 菜品的分類與命名
一、菜品的屬性
菜品,係手工食品的通稱,它由菜肴和麵點所構成,主要是指通過烹調製成的食品。菜品作為食品的特異分支,既有食品的共性,又有自身的個性。
食品,指含有一定營養成分,人體消化吸收後能產生熱量,可以促進肌體組織生長、修複或調節的一類物質。它有安全衛生、富於營養、感官良好三大要求。人類食品種類很多,如果按其加工方法歸類,可分為直接利用的食品(天然食品)、手工製作的食品(菜品)和機械生產的食品(輕工食品)等三大門類。
菜品僅是食品中的一種,它具有食品的許多共性,如原料的安全性、營養的豐富性、製作的工藝性、品種的多樣性、食用的方便性、供應的季節性等。與此同時,菜品還是食品的特異分支,其自身的個性也相當突出。這主要表現為:用手工進行單件或小批量生產,比較精細;雖有配方但不固定,雖有規程但不拘泥;花色品種繁多,三餐四時常變;民族性、地區性、家庭性和個人嗜好性的色彩特別鮮明;多是現烹現吃,一般沒有儲藏、包裝運輸環節;與鄉風民俗緊密結合,飲食文化情韻濃厚。
由於菜品具有上述屬性,故而它是宴席設計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掌握菜品的這些屬性,有助於正確認識宴席的構成要素,有助於合理編製宴席菜單。
二、菜品的分類
菜品,又稱“菜點”,它的種類很多,可按多種方法進行歸類。如按時代分,有古代菜與現代菜;按原料性質分,有葷菜與素菜;按檔次分,有普通菜、中檔菜、高檔菜;按技法分,有炒菜、炸菜、蒸菜、烤菜、涼拌菜等;按國別分,有中國菜、法國菜、土耳其菜等;按其用途分,有家常菜、宴飲菜、食療菜和祭祀菜等。
在飲食行業裏,由於存在著紅、白兩案的分工,人們常把紅案師傅生產的產品稱作菜肴,而將白案師傅生產的產品稱作麵點。菜肴與麵點都是烹調的產物,兩者雖有區別,但並沒有嚴格的界限。
菜肴屬菜品之主體,它由冷菜和熱菜所構成。冷菜,又稱冷盤,係指用拌、熗、醃、熏、鹵、凍等技法製成的,食用時溫度低於人體溫度的一類菜肴(如脆皮黃瓜、糖醋油蝦)。其最大特色為:久放不失其形,冷吃不變其味。熱菜,係指用炸、炒、煮、燒、煨、蒸、烤等技法製成的、食用時溫度高於人體溫度的各式菜肴(如北京烤鴨、大煮幹絲)。熱菜是我國人民從事餐飲活動的主要形式,其最大特色為:香醇適口,一熱三鮮。中式宴會席中的熱菜,有熱炒菜與大菜之分。
無論是冷菜還是熱菜,若按其烹製工藝的難度來區分,都有一般菜和工藝菜兩種類型。一般菜指在整體造型上顯得樸實無華的菜肴,如韭黃雞絲、黃燜肉丸;工藝菜,又稱花色菜、工藝造型菜,指在菜品的色形方麵特別考究、製作工藝比較複雜且富於藝術性的菜肴,如八寶葫蘆鴨、龍虎鳳大會。
麵點,是以米、麵、豆、薯等為主料,肉品、蛋奶、蔬果等作輔料,通過一定工序製成的食品。它的外延較寬,主要包括點心、主食和小吃等品種。
點心,又稱花點、細點,是麵點中的一個大類。它有中點與西點之分,大路點心與宴席點心之別。其主要特色是:注重款式和檔次,講究造型和配器,玲瓏精巧、頗耐觀賞,多作席點或茶點用,如銀絲卷、金魚餃等。有些地區(如上海、廣東等地)常將麵點統稱為點心。
主食,主要包括飯、粥、麵、餅等可充當正餐的食品。一般由家庭或集體的大食堂製作,其特色十分鮮明:一是用料大多單一,調配料較少;二是品種基本固定,四季三餐變化不大;三是工藝簡便,成本低廉;四是每餐必備,常與菜肴配套。
小吃,又稱零吃、小食,係指正餐和主食之外,用於充饑、消閑的糧食製品或其它食品,也兼作早餐或夜宵。如三鮮豆皮、十八街麻花、刀削麵、東坡餅等。其特色為:一是用料葷素兼備,每份量大;二是多為大路品種,檔次偏低;三是常由攤販製作,多在街頭銷售;四是地方風味濃鬱,顧客眾多。
三、菜品的命名
菜品與菜名的關係,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一方麵內容決定形式,“名從菜來”;另一方麵,形式反映內容,“菜因名傳”。給中菜命名,既可如實反映菜品的概貌,直接突現其主料;也可撇開菜品的內容而另取新意,抓住菜品的特色巧做文章。根據這一原則,可將中菜的命名方法歸納為兩類:一類為寫實法命名,另一類為寓意法命名。前者樸素明朗,名實相符,後者工巧含蓄,耐人尋味。
(一)寫實法命名
所謂寫實法命名,就是在菜名中如實反映原料的組配情況、烹調方法或風味特色,也可在菜名中冠以創始人或發源地的名稱,以作紀念。這類命名方法多是強調主料,再輔以其它因素,其常見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配料加主料:腰果鮮貝、韭黃雞絲、蝦籽香菇、青豆蝦仁。
調料加主料:豆瓣鯽魚、咖喱雞塊、蠔油牛柳、啤酒鴨。
烹法加主料:清蒸鯿魚、拔絲蘋果、粉蒸鯰魚、涮羊肉。
色澤加主料:虎皮蹄膀、芙蓉魚片、白汁魚丸、金銀饅頭。
質地加主料:脆皮乳豬、香酥雞腿、香滑雞球、軟酥三鴿。
外形加主料:壽桃鯿魚、菊花才魚、葵花豆腐、桔瓣魚汆。
器皿加主料:瓦罐雞湯、鐵板牛柳、羊肉火鍋、烏雞煲。
人名加主料:麻婆豆腐、東坡肉、狗不理包子、宮保雞丁
地名加主料:北京烤鴨、道口燒雞、西湖醋魚、荊沙魚糕。
配料、烹法加主料:板栗燜仔雞、臘肉炒菜苔、蟲草燉金龜、北菇汆肉片。
特色加主料:空心魚丸、千層糕、京式烤鴨、響淋鍋巴。
(二)寓意法命名
所謂寓意法命名,就是針對顧客的好奇心理,抓住菜品的某一特色加以渲染,賦以詩情畫意,從而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這類命名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摹擬實物外形,強調造型藝術:如金魚鬧蓮、孔雀迎賓。
借用珍寶名稱,渲染菜品色澤:如珍珠翡翠白玉湯、銀包金。
鑲嵌吉祥數字,表示美好祝願:如八仙聚會、萬壽無疆。
借用修辭手法,講求口彩與吉兆:如早生貴子、母子大會。
敷演典故傳說,巧妙進行比襯:如霸王別姬、舌戰群儒。
從使用範圍看,一般來講,南方菜名擅長寓意,北方菜名偏重寫實;特色名貴菜追求華美,一般菜品則崇尚樸實;婚壽喜慶宴席上的菜名喜歡火爆風趣,日常便餐的菜名趨向自然、穩實。
第二節 菜品的質量要求與評審
菜品由種類繁多的各式菜點所組成。每份菜點生產出來後,人們自然而然會對它的質量作出評價。其評價準確與否,關鍵在於是否把握住了菜品的質量評審標準,是否正確運用了科學的評價方法。
一、菜品的質量要求
菜品係手工食品的通稱,和其它食品一樣,它必須以食用安全、營養合理、感官良好為其質量評審標準。
食用安全是菜品作為食品的基本前題。要保證菜品食用安全,就必須保證菜點的原材料無毒無害、清潔衛生,力求烹調加工方法得當,避免加工環境汙染食品,確保菜品對人體無毒無害。
營養合理是菜品作為食品的必要條件。對於單份菜品,要盡量避免原材料所含營養素在烹調加工中的損失,適當注意原材料的葷素搭配。對於整套菜點,不僅要注意供給數量充足的熱量和營養素,而且要注意各種營養素在種類、數量、比例等方麵的合理配置,以使原料中各種營養素得到充分利用。
感官良好是人們對菜品質量的更高層次的要求。要使菜點能很好地激起食欲,給人以美的享受,必須做到色澤和諧、香氣宜人、滋味純正、形態美觀、質地適口、盛器得當,並且各種感官特性應配合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