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一位孩子,從小學習勤奮,成績非常優異,從小學到高中,成績都在學校高居榜首,那金燦燦的獎狀成為孩子給父母的最好禮物。最後以當地最好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著名的高等學府。可是在這個高手如雲的地方。孩子入學後,發現自己再也難以爭到以前熟悉的第一,他很努力地學習,可總是接近最好,而不是最好。孩子受不了,家長也受不了孩子的“失敗”,他們責問孩子為什麼學習不認真,不努力,他們需要的是那閃亮的結果。但迎來的最後結果卻是孩子的自殺。
故事二:一對夫婦,對獨子在學習上要求非常嚴格,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他們那個群體裏最好的。孩子考得好時,父母給孩子眾多的物質獎勵;孩子考得不好時,迎接的就是一頓“混合雙打”。孩子一次考試失敗,拿著人家的試卷給家長看,迎來家長一頓鼓勵。此後,孩子越來越大膽,手段越來越高明。孩子高考失敗了,父母花了巨大的代價讓孩子進了一所大學,因為他們不能忍受孩子的“失敗”。但孩子在大學還是追逐捷徑去獲取結果,最後因為請人代考被勸退。心高氣傲的家長不明白,他們的教育為什麼會失敗。
成功固然是人人都熱衷的,都渴望的。但成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量變達到一定的“度”時,才能夠引發質變,達到新的高度,獲取成功。但我們的父母太渴望孩子的成功。
在一個社會,在一個群體,總會存在各種競爭,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在參與競爭,家長對期望孩子成功的心情當然可以理解。但競爭就會有失敗,大家公認的“成功”總是屬於那麼一小撮。對家長來說,應該鼓勵孩子參與競爭,畢竟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但保持孩子競爭的銳氣,保持他們參與競爭的勇氣,比獲得一兩次成功更為重要。
每一次參與必然積累經驗,必然會有所進步。隻要保持一種銳氣,一種敢於競爭的狀態,就有成功的希望,這就是一個曆程,是一個艱辛的曆程。
但我們的父母太渴望孩子的成功,而不願意在這個曆程上下工夫。從幼兒教育開始,學琴的父母隻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隻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隻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隻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到孩子大了,父母更是希望孩子能次次出人頭地,處處鶴立雞群。而對成功所需要的過程,不願意等待,因此多半是在孩子的成功路上潑加冷水,最終導致了孩子的失敗。
急於求成而忽視過程,對個人、對社會都是極為不利的。當孩子“在成功”驅動下,忽視過程時,麵對現實困難,他們的思維習慣往往陷於幻想:“我要是有個富爸爸就好了”;“我要是中了大獎就好了”;“我要是神就好了”;“我要是天才就好了”,幻想與現實的差距越來越大,以至離現實越來越遠,漸漸發展出心理症狀。崇高的愛情受到嘲笑,性感成了時尚,“一夜情”成為時髦;認真持久的學習成為他人的笑柄,不學無術最為流行,考試找“槍手”變得見怪不怪。
成功需要積累,需要一個過程,過程比成功更重要,因為一個個成功的結果建立在一條條艱辛的曆程中,所以父母們重視孩子的成長過程吧,因為其中就孕育著成功的希望,成功就是過程加上耐心的期待。
父母,你知道澆灌花朵的最佳時節嗎
人生看似漫長,其實極為短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看似培養人才千難萬難,實際上還是有捷徑的。
人生一輩子,關鍵時期就是幾步;培養孩子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但把握人的發展規律,就可以事半功倍而無遺憾。如何把握孩子的發展規律,如何掌握培養孩子的最佳時節,我們的父母還是存在許多失誤。
誤區一:錯過培養孩子各種智能的關鍵期,造成終身遺憾。每個人都具有多種智能,而每一項智能都有自己成長的關鍵期,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成長關鍵期的概念,更談不上如何去發展。因此很多孩子的優勢智能,如音樂、歌舞、書法等沒有得到及時開發,這些智能錯過關鍵期將永遠失去,這些都是孩子有可能成為人才的地方。
誤區二:耽誤孩子學習的最佳時間。童年隻有一次,童年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在童年階段可以對各種知識如饑似渴地吸收和掌握。但很多家長或者過早地給孩子定位,或者沒有把握孩子真正的需要,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家長欣賞的各種特長班上,給孩子造成巨大損失,因為童年是最好的學習時間段之一,利用好了將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