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你會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嗎(1)(2 / 3)

其五,家長之間,特別是父母和長輩之間,應該和諧友愛,相互尊重。對孩子教育的要求連貫統一,表揚、獎賞和批評以及必要的懲罰必須正確一致。這樣,家長的威信必然與日俱增。

總之,父母威信的建立在於實施正確的教育方法,而父母在孩子心中具有崇高的威信又有利於正確的教育方法的實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

家長和孩子的角色錯位

當今,整個社會、每一個家庭對孩子的重視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對於孩子,做父母的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關心他們的成長,更加注重對他們的教育。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遇到了始料不及的許多問題。為什麼全身心地為孩子付出,卻往往事與願違?為什麼對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身上的毛病越多?事實上,所有這些問題的症結之一是家長角色的定位錯誤。

故事一:一位教育專家與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母親的對話:“您認為家長應當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當然是抓孩子的學習了!”“您是怎麼抓孩子學習的呢?”“花錢,上重點校。這樣就保險了!請老師輔導……”“除了學習,家長還應該做些什麼?”這位家長一臉茫然。

故事二:一所大學迎新生的谘詢台前,一位中年婦女左手拿著錄取通知書,右手拉著一大箱行李,焦急地詢問著什麼,額頭上已滲出豆大的汗珠卻絲毫沒引起她的注意。“同學,你給看一下她是不是你們院的?在幾班呀?該如何報到啊?你們院怎麼樣?她住在哪個樓?……”還沒等接新的工作人員說話,這位母親就急不可耐地遞過手中的錄取通知書,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並且還不時瞟一眼站在不遠處納涼的女兒。

上述兩個事例都是中國社會經常發生的事情。在故事一中,母親把家長的角色,家長所有的責任看做就是督促孩子學習。在學習上。可以為孩子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除此之外,這位家長就不知道父母還能夠替孩子做點什麼,還應該為孩子做點什麼。在故事二中,家長和孩子的角色完全倒置了,本應該自己動手的主角在一旁納涼,應該是孩子幫手的母親卻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攬到自己身上。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實在是太平常、太普遍了,平常得以至於大家都司空見慣,普遍得以至於雙方都認為是理所當然。

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父母孩子的角色錯位,給雙方帶來了什麼呢?在家庭生活中,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甘當“保姆”,致使孩子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顛倒了教養和“服役”的地位。有的家長重智輕德,充當孩子的“書童”“陪讀生”,造成家庭教育中德與智失衡。有些家庭的祖輩過於溺愛,成為孩子的“保護傘”,呈現角色“越位”,父母對孩子的頑皮、任性無可奈何。

在社會生活中,有的家長專注於自己社會角色的工作和事業,忘卻自己應該履行家長的責任,教養孩子的時間和精力少得可憐,答應孩子的允諾常常不能兌現,充當不稱職的父親或母親;有的家長隻顧自己玩樂享受,熱衷於麻將撲克,沉醉於舞廳酒吧;有的家長放任孩子無所約束,甚至包庇、慫恿、唆使孩子做壞事;有不少離異家庭的家長,推卻應盡的家長責任,不願撫養和教育孩子,甚至歧視、虐待孩子。所有的這些角色錯位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了諸多問題,製約了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每個人在特定社會或群體中都有適當地位、身份及其被規定的行為模式。作為父母,在家庭中占有家長的角色位置,負有社會規定的安排好家庭生活、撫養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對孩子而言,家長應該扮演的角色是:

知識的啟蒙者,做好科學文化知識、現代社會生活方麵的知識的啟蒙者;

言行的示範者,做好模範遵守社會規範的角色,提高自己社會角色的素養;

孩子的知心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孩子;

心理保健師,營造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學習掌握心理衛生常識,以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方法,維護孩子心理健康;

稱職的指導者,按照社會的要求和孩子年齡特點,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孩子發展良好個性心理品質,自覺遵守社會角色行為規範,促使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

實踐證明,當前所有家長對孩子的困惑,都和家長沒有正確認識和履行自己角色有關。

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角色,如何保證不和孩子的角色錯位呢?

第一,認清家長的角色。很多父母,對家長的角色認識不清,他們要麼像故事一中的那位母親一樣,以偏代全,把幫助孩子的學習或者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保證作為家長的唯一要求,從而忽視了其他責任;要麼像故事二中的母親那樣,越俎代庖,把孩子的角色都攬到自己身上,讓孩子無所事事。

第二,認真學習,盡早進入自己的角色,勝任自己的角色。家長要正確處理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的衝突,自覺學習,積極閱讀有關家庭教育的書刊,收看家庭教育電視、廣播節目,掌握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校教育目標、要求和內容,提高家庭教育素養,包括觀念、態度、知識、方法和本身思想品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