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是什麼?
專題
作者:趙子忠
美國《連線》雜誌做了一個定義,新媒體就是“所有人向所有人的傳播”。
這個定義是一個非常好的哲學釋義,也是從社會傳播學角度對新媒體的解釋。技術工程師們深刻地理解了這個理念,提出了“5A”的技術理念——“anyone, anytime,anyplace,anyway,anything”,這個技術理念給信息技術工程師指出了五個方向,技術工程師們開發了適應各種人群的技術,開發了各種隨時隨地的技術,開發了適應各種各樣信息的技術。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慢慢接近所有的人,被智能化信息技術武裝起來,每個人都成了“信息人”,能收能發,形成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傳播。
誰建起了新媒體
我們曾經為一些城市做過新媒體產業規劃,為了在規劃中框架出新媒體到底包含什麼,我們采用了歸類的方法,將比較合適的新媒體業務分在一起,大致勾勒出了新媒體的結構。新媒體產業主要構成,可以簡單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智能終端產業;第二部分,通信網絡產業;第三部分,數字內容產業。這三部分相互關聯,相互推動,構成了新媒體產業的基本框架。
新媒體的終端
智能終端產業是新媒體的基礎,智能終端規模巨大,按照中國相關部門的統計,中國手機用戶超過了8億,電視機的全國保有量5億台,個人電腦的全國保有量為4.5億台。這樣規模的智能終端,提升了每一個人的信息化水平,保證了整體社會的信息化能力,讓幾乎所有人都擁有了“新媒體能力”。
智能終端主要包括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這些智能終端都起源於計算機技術。讓我們分成三部分來看一下不同的智能終端。
30年前,我們接觸到的智能終端,第一個就是個人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大家都比較熟悉,台式計算機、工作站、筆記本計算機、平板電腦、手持式計算機等,在過去30年的發展中,對於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成為新媒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個人電腦時代,產業界有一個巨大的組合,叫做wintel組合, 這代表著兩個計算機公司巨頭,一個是英特爾,一個是微軟,這兩家公司成為個人計算機的代表性公司。
第二個智能終端是近幾年興起的智能手機,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iPhone,2008年7月11日,蘋果公司推出iPhone 3G。自此,智能手機開啟了新的時代,iPhone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潮流。智能手機基本上可以理解成手機的計算機化,是一個能夠通訊的計算機。除了計算機技術以外,智能手機還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很多人會奇怪,智能手機是如何實現自動轉屏等各種功能的呢?其實,這都是傳感器的功勞。比如智能手機可以實現自動旋轉屏幕,這就要依靠加速傳感器也就是重力感應器了。加速度傳感器能夠測量加速度,可以監測手機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能夠通過加速度傳感器來實現自動旋轉屏幕。智能手機一般都有各種類型的傳感器。
智能手機根據操作係統分成了兩大派別,一個是蘋果公司的係統,iOS的智能手機操作係統的原名為iPhoneOS,是蘋果公司占領移動互聯網的利器。另外一個是Google公司的係統,叫Android。android一詞的本義指“機器人”,這是Google公司的移動互聯網操作係統,也是Google基於Linux平台開源手機操作係統名稱。
第三個終端就是我們現在還在研發的智能電視。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電視機“PC化”之後會帶來什麼,我們現在能知道的是我們已經在開發具有主芯片、操作係統、各種輸入接口設備,各種輸出能力、具備網絡連接功能的智能電視,我們已經看到智能電視機的操作係統的爭奪。我們也許會看到“家庭互聯網”的一場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