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露華樓悠然吟《風賦》(3 / 3)

“大熱天兒,規矩減些兒罷,都進來說話麼!”

幾個人互相略一注目,允祥允禩打頭魚貫而入,頓覺身上一陣清涼——屋內四匝都用大條盤垛了冰塊——允祥是個病軀,竟打了個冷顫兒,允禩已領頭兒叩下頭去。因雍正已吩咐過,幾個人隻叩了三個頭便起身退到一邊跪下。馬齊在外邊因陽光刺眼,進來時一片昏暗,此時才仔細看,見雍正戴著白羅麵生絲纓冠,青實地紗袍外套藍實地紗褂,腰間束一條金鑲藍寶石紅綠碧琊馬尾鈕帶,端正坐在案邊,旁邊方苞張廷玉都是一坐一立。正想著如何報說和隆科多的爭執,允禩卻先開口說道:“方才進來太暗,這會子才看清了,皇上聖顏甚好,隻是清減了些,似乎也曬黑了點。這些天快馬一天一報,說皇上還在山東,說實在的,臣弟心裏有點懈,想著鑾駕少說也要五七日才能回,原來皇上竟是微服回京來了。親民,固是好的,但皇上萬乘之軀,白龍魚服在外,出丁點兒差錯,可怎麼好呢?”說罷又是哭又是拭淚。見他用情如此真摯,張廷玉心裏一陣慚愧,隆科多卻是一陣寒栗:八王爺如此奸詐,就登極也不是個好侍候的主兒!

“難為你們想著了。”雍正含笑抬了抬手,示意眾人起身,“坐在乘輿上走馬觀花,能瞧出什麼名堂?朕又惦記著年羹堯入城典儀,所以索性和廷玉扮成商客回來,差點兒連這豐台大營都進不來!”說著便笑,又歎息道:“這次出巡得益良多啊!小飯店裏用用餐,才曉得朕的製錢還沒有真正流通;一兩銀子隻能兌八百製錢,庫裏積羅盈案堆的卻都是新鑄的錢!還有,佃戶們為少繳糧,把地都寫到了縉紳名下,朝廷沒得一分實惠,都便宜了那些不納糧的土地爺們。朕若一味垂拱九重,不肯輕出禦輦,這些利弊何年何月才能知道?馬齊,限令各皇商、鹽稅、錢莊,平準庫糧一律不準收白銀,改收製錢的政令下去了沒有?”

馬齊見氣氛如此和緩,也為錯疑了隆科多,心裏多少有點懊悔,見皇帝問,忙賠笑道:“廷寄頭十天就發了各省,是臣和隆大人合印發的。有的省份如兩廣雲貴,現今還未必收到呢。至於官紳納糧,田文鏡已在試行,遵旨稍後再辦。”“嗯,好。”雍正啜一口茶,又轉問允禩,“老八,說是病了,可好些兒了?”

“承主上關愛。”允禩身子一欠忙道,“臣弟是受了些熱,頭暈些,今兒剛剛好了出來視事,恰就主上回來了。”“這就是緣分呐。”雍正似笑非笑,淡淡說道,“既好了,有些事還要倚重你多料理料理。允禟這幾日就隨年羹堯回來了,勞軍的事要偏勞你了。旗人分田的事看馬齊轉過來的折子,仍舊是個不成。還有允峨、允禵,朕並不為懲罰他們,他們和虧空官兒們牽扯太多,在京不遵政令,怎麼就怨天怨地?細究起來,他們沒有罪麼?這些事你該勸勸,大約他們還聽你的些兒!”說著,臉上已沒了笑容,搭著眼皮隻啜茶不語。允禩滿腹心思原也是如何應付搜園的事,沒想到雍正從這頭挖剔自己的不是,垂頭思量了一下,揀著容易的回答道:“勞軍的事臣弟和隆馬二位會同十三弟不知商議過多少次了,斷不致誤事的。現就年部回京駐紮地,實在沒個好地方,大熱天兒也不宜征用民房,十三弟病著,臣弟和舅舅商議,可否請豐台大營勻著些兒,左右三千人,不是難事。”

“嗯。”

“旗人屯田的事也差不多辦下來了。在京閑散沒有職分的旗人三萬七千多,每人分田四十畝,都在順義密雲京畿這一帶。都是上好的地土,離家也近。”

“嗯。”

“至於允峨、允禵,也確有他們難處。”允禩原打算從旗人分田自種這個題目上把話岔開去。誰都知道這班子八旗子弟各有旗主,親套親、人連人一直扌通到幾個鐵帽子王爺跟前,人人都不是省油燈,這上頭打擂台,就引得皇帝掉轉矛頭和八旗旗主去對花槍,不想雍正卻隻一味地“嗯”!允禩無可奈何,隻好咽口唾沫說道:“允峨在口外水土不服,常鬧肚子,上回寫信給十三弟,已經瘦成一把幹柴,想求十三弟奏明,請旨回京調養。十四弟主上是知道的,性氣高些,心裏不快是有的,並沒有敢怨恚朝廷,他辦事還有些章法,這裏我也想代十四弟討情,回京嚴加管束也是可行之道。”說罷便看雍正。

雍正聽了沒言語,半晌才冷笑一聲,說道:“朕在外頭櫛風沐雨,巡河工,訪民情,你們敢情坐在北京糊弄朕?!聽起來倒是頭頭是道,其實真的是這麼回事麼?旗人,十個裏頭連一個真去的也沒有,分的田有的租了別人種,還有的竟賣了!朕想叫他們變得有用些兒,反倒弄得他們更有錢吃喝玩樂!老十有病,老十四也有病,這朕都知道,但他們害的都是心病,心病好了,身子骨兒自然也就好了。朕登極以來連抄了一百四十多官員的家,這一次朱批抄李熙二十四家,早在出京第三天就批給了你,為什麼至今還寄發不出去?嗯?”

他辭色間並不嚴厲,隻是侃侃而言,但句句聽來都像刀子一樣,犀利得令人心悸,連允祥在旁聽著,也覺心裏不安,生怕他雷霆大怒,當場就處置允禩。

“回萬歲。”允禩最怕的是雍正徹底追究隆科多,說這些事,他心裏更覺不安,因一橫心大聲道:“其實臣弟不說,萬歲也知道,這些差使都是極難辦的!先帝爺何等英明?萬歲何等剛毅?施世綸何等清正強幹?從康熙四十六年清理虧空,十八年了,那裏就一蹴而就了?本來已經人心不安,李熙七十多歲的人了,有擎天保駕功勳,還債已經還得精窮,再抄家,不怕寒了臣子們的心?要這樣,我才菲力薄,實在辦不來,甘願也去守陵,請皇上另委能員,以免我誤國之罪!”

允禩號稱“八賢王”又名“八佛爺”,平素是最溫文敦厚,人前不說一句刁話的。今日在這個鐵腕帝王麵前竟如此挺腰子,驚得眾人愕然相顧,臉色煞白。一時間,靜得一根針落地都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