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天威不測反目成仇(1 / 3)

十一輛騾車在陝西西部黃土高原上軋軋行駛。狂暴的西北風卷起萬丈旋風,挾著沙土肆無忌憚地在廣袤無垠的原野上互相追逐嬉戲,時而彙聚在黃土道上,把馱車和護衛儀仗的騎兵軍士裹在盤旋呼嘯的黃霧裏,吹得人睜不開眼張不開口透不過氣,幾十麵寫著“征西大將軍年”的繡龍旗發了顛狂似的一忽兒南歪一忽兒東斜,在裂帛一樣嘶號的風中獵獵作響。單調又枯燥的馬蹄聲在堅硬如鐵的凍土上發出千篇一律的叮叮聲,聽得人昏昏欲睡,隻偶爾踩在碎冰上,或車輪碾過小冰河,那細碎的喳喳聲傳進車廂,才多少帶進一絲生氣,隨後又一切都恢複了原樣。

此時是雍正二年臘月二十,年羹堯離京返青海大營已整整十一天,但他卻像蒼老了二十年。不知是整夜整夜失眠的緣故還是沿途缺水沐浴不便,年羹堯花白的發辮有些散亂,滿是皺紋的眼圈也發暗,深邃的目光憂鬱中帶著茫然,似乎什麼也沒想,隔篷隙呆看著外邊蒼黃的天和天底直連地平線的白茅荒草。同車對麵坐著桑成鼎,見年羹堯舔嘴唇,料是渴了,俯身從案下取出用羊皮囊包著的水葫蘆倒了一碗,輕聲道:“軍門,將就著用一點吧。寶雞到天水一路就這個樣兒。自打出北京城,你整日就這個樣兒,好歹有什麼心事倒一倒,也好過些。”

“我不喝,桑哥,你喝吧。”年羹堯搖了搖頭,仿佛要倒盡滿腹鬱氣似的長長舒了一口氣,身子半仰在後擋的虎皮墊子上,自嘲地一笑說道:“心事我是有的,也不瞞你說,恐怕皇上對我是變了心。我不想我是什麼地方作錯了,下一步又該怎麼作。”桑成鼎端著的碗水濺出了一點,怔了一下說道:“不至於吧?這次送行還是滿客氣的。您這次是述職,不能跟上回比——坐八抬大轎離京,馬中堂張中堂親自送到潞河驛,任是哪個督撫將軍也沒這個風光的嘛……”年羹堯歎道:“你安慰我,我豈有不知情的?內裏的情形我回後慢慢說,就這十個侍衛,硬要同我一樣坐車,從前是這樣的麼?沿途官員冷暖炎涼也大不同前,你該體味到的!”

桑成鼎不說話了,捧著碗隻是出神,半晌才歎道:“別說出京,進京時我就感覺到了。大將軍,你怎麼打算呢?”年羹堯微微擺了擺手,閉上了眼睛:“是啊,前途凶吉莫卜,是得好生思索一下啊……”雍正在京一共召見了三次,都十分客氣隨和。頭一次主要聽年羹堯報說西線軍事設防,大營越冬事宜,年羹堯足足說了兩個時辰,中間君臣共進午膳,雍正一邊替年羹堯夾菜一邊繼續聽,極少插言,年羹堯又加重陳述了大軍不能內撤的理由,雍正也是頻頻點頭,笑說:“先帝是馬背上皇帝,朕是書案上皇帝,張廷玉不懂軍事,這都是和你商議嘛!既如此,那就一兵一卒也不調,糧草的事總歸有辦法的。”

“年亮工啊,你不夠聰明。”第二次接見是在乾清宮西暖閣,雍正一見麵就含笑說話,又命高無庸給年羹堯送來參湯,才對發愣的年羹堯道:“上次見麵,分手時朕至囑再三,管好軍隊,各地政務不要理他,你怎麼還要插手呢?”自己當時怎麼回話來著?好像是說“臣並不敢非禮無法”。雍正也是一笑,卻是出口驚人:“你哥子年希堯在廣東拿著你的信,在孔毓徇跟前關說淩某九命冤案。孔毓徇這人你不曉得?先帝爺還讓他三分呢!虧得他遞來的是密折,朕批下去不要幹連你,他要明章拜發邸報一登,滿天下都知道了,朕還怎麼回護?”……就這樣又是留膳,談笑風聲說了一陣,雍正親送到乾清宮殿口,立在丹墀上告別時還說:“不要為希堯的事擔心。還是那句話,將軍將軍,就是管軍的,民政上亂麻一團人事攪紛,打不到黃鼠狼惹得一身騷,何苦呢?”

……車子在黃土道上被土坎墊得一顛,年羹堯怔了一下,又回想起第三次覲見雍正。“又要送你回去吃苦了,朕心裏很不忍。”雍正目光裏帶著一絲悵惆,“不過不會久的,明年無戰事,朕就調你回來,你愛管軍就管軍,想換一換就到上書房來,左右你是儒將,是當今武侯再世嘛!”年羹堯辭謝不遑,說道:“臣何敢當?臣隻有繼之以死而後已。必定要殄滅了羅布殘部,鎮服策淩阿拉布坦,報主子知遇之恩!”……當時是在禦花園,紅謝綠凋萬木蕭森,雍正一邊漫步散看,恬淡地一笑道:“這還是孔明的話。不過,功勞不可一人掙完了,別人也就沒機會了,這樣樹敵就多了。這也是朕成全你一身令名的意思。何妨叫嶽鍾麒也試試,他也就知道你這一等公爵是怎麼得的了。”臨別時,雍正在禦花園門口拍著年羹堯的肩頭道:“不要胡思亂想,朕信得你。不過,朕切盼你作一純臣。純臣,千古如諸葛武侯、嶽飛輩能有幾人?你好自為之,莫聽閑話,聽見閑話也不要怕,人生在世誰不要說閑話聽閑話?聽了閑話就生氣,就疑懼,那還過得?”說罷嗬嗬大笑,命人:“抬轎來,送朕的武侯出去!”

“武侯——阿鬥!”年羹堯瞿然開目,坐直了身子,恍然若有所悟地喝了一口水,亂麻一樣的思緒終於歸結到一處:隻有把握住手中這十萬精銳部隊,“阿鬥”才不敢下“武侯”的毒手!雍正之所以承諾“不調一兵一卒”,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這是我年羹堯使出來的兵,激惱了這些黃沙碧血戰場上滾出來的弟兄,他們什麼事都幹得出,也沒有一個人有能耐彈壓他們招撫他們。年羹堯甚至想到,自己滯留北京這近四十天裏,張廷玉不知密地征詢了多少督撫將軍意見,不得已才放虎歸山作欲擒故縱之計。想著,他嘴角不禁微微吊起,現出一絲陰冷的微笑:手中有了兵,道理說不清,就是九爺,何嚐不是可保之主?年羹堯粗重地喘了一口氣。

但年羹堯不久就發現自己完全想錯了。車過蘭州進鹽鍋峽,便見背山避風的驛道旁大片大片的軍營連陌結寨,一色新的蒙古氈包,還有大批的糧食、幹菜、柴炭車源源沿驛道西運。他是節製各路軍馬的最高統帥,居然不知道這裏駐著偌大一支軍隊!當日年羹堯原定要趕到河橋驛歇腳的,為了弄清這是怎麼回事,年羹堯特地命車轎提前在紅古廟卸騾打尖。他是不指望這十個侍衛再替他辦什麼事了,便命桑成鼎親自去鎮上打聽。剛進驛站上房,便見穆香阿一手提著個酒葫蘆一手提著馬鞭子闖進來,嗬嗬笑著道:“坐車坐得腿都木了,還是騎馬痛快!大將軍帶的酒呢?賞給咱一葫蘆!”說著一躬,一屁股便坐了炕沿上,又問:“今晚怎麼歇這裏了?到河橋驛多好!我告訴了打前站的,叫他們多多燒水,想痛痛快快洗個澡呢!”

“我是主帥,我說在哪裏駐馬,有我的道理。”年羹堯冷冷說道,“我不知道誰教給你這麼放肆的,但你須知,我這三尺禁地有規矩——馬鞭子酒葫蘆都給我扔掉,把你的紐扣扣好!不然我就叫我的親兵抽你耳光!”穆香阿忙把手中東西扔了,仔細端詳一眼年羹堯,笑道:“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在京住了幾個月竟忘了大將軍的規矩。我改還不成麼?沒人教我——誰教這個呀?不過就討杯酒喝,何至於就犯了您的軍紀呢?”這酒貓大約在路上喝了不少酒,已是醺醺然,大大口列口列在年羹堯房裏徜了幾步,竟無緣無故打了自己一個耳光,泛著酒呃趔趔趄趄去了。年羹堯本來六神不定,被他一攪更是心煩意亂,因見護車的親兵進來,沒好氣地問道:“桑中軍還沒回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