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小學生學習現狀(1 / 2)

(一)學習方麵的問題

通過生理心理學的研究,小朋友們都知道,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小學生也不例外,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而現在我們大家學習的教材又很難,如果要求大家自學的話,更是加重了大家的學習負擔。在如此重壓下很多小朋友都感覺很勞累,都抱怨學習任務重。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感。更嚴重的是,如果小朋友們一直處於很勞累的狀況,沒有得到好的休息的話,會不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的,會使他們的視力下降,食欲不振,麵色蒼白,上課容易瞌睡,晚上睡不著覺,頭熱,腳冷等。而在平時的表現則為,小朋友們上課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勞等。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曆,假如小朋友在晚上看電視看晚了,第二天會睡不醒,上課更是沒精神,對吧?所以,我們都要重視平時學習與休息的時間的劃分喲,相信聰明的小朋友都能夠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好好學習的同時也會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成為全麵發展的好孩子。

(二)入學適應問題

當我們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係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的小朋友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部分適應能力強的小朋友,以及在幼兒園老師有專門講過怎麼樣適應小學生活的小朋友,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小朋友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為: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小朋友們在學校裏會很不安,感覺想家;注意力不夠集中,或者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管好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但是有的小朋友可能會經過一個更長的階段,或許幾個月才能適應小學生的生活。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的小朋友很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不能很好地與老師、同學交朋友,適應小學生的生活。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小朋友們知道嗎?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5%~10%。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這個原因又導致長期跟不上大家的進度,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老師呢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我們小朋友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這部分小朋友經常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麵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或者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幹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有的爸爸媽媽甚至讓孩子不上學,幹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麵的問題

小朋友們都知道,每天我們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也需要與很多人交談,這不僅是日常的生活需要,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我們都知道,有知心朋友是件很高興的事情,能夠在學習上相互幫助和促進,在生活上也能夠督促。而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裏沒有兄弟姐妹,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家裏的長輩,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很多同學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也就是很多小朋友都隻是考慮自己的要求,而沒有為別人著想。因此,小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感覺還是和在家裏一樣的,以為還有爸爸媽媽在學校寵愛自己,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使我們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

(五)意誌障礙

俗話說,有誌者事竟成。而很多小朋友主要表現為意誌薄弱,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麵對挫折。中國的家長曆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嗬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誌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麵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采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