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的故事就是講述意誌力與最後成就的關係。在很多時候,意誌往往是邁向成功的最大保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養蚌人,他想養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邊沙灘上挑選沙粒,並且一顆一顆地問那些沙粒願不願意變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顆一顆都搖頭說不願意。養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他都快要絕望了。
就在這時,有一顆沙粒答應了他。
旁邊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顆沙粒,說它太傻,去蚌殼裏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隻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不值得。
可那顆沙粒還是無怨無悔地隨養蚌人去了。
鬥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粒已長成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嘲笑它傻的那些夥伴們,卻依然隻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風化成土。
我們都知道,如果不是那粒沙粒的堅持和執著,根本不會有成為珍珠的一天。所以,小朋友們如果堅持做一件事情,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最後也會變成一顆燦爛美麗的珍珠!
(六)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同學們經常打擾別人的行為,主要表現為不喜歡學習、愛欺負同學等。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它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係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隻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為對環境的依賴,如對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為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他們的心理健康。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製,則挫傷了兒童的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小學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麵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某個學校的考試中,有這麼一個問題:“雪化了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但是老師在後來的閱卷中發現,有一個孩子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這個別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個鮮紅的“叉”,至於原因,自然是因為跟標準答案不符。
好一個跟標準答案不符!它如同一把堅硬的銼刀,毫不留情地磨掉了孩子們的想象力。但判卷的老師也是言之鑿鑿:我們這道題目考察的是孩子對於物理知識的掌握,雪化了當然就是水,雖然這個學生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詩意,但是他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符,不管他的想象力何等豐富,我們也隻能給他判錯。
對於這個故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對記者說:“其實我們也是一肚子的苦水,畢竟分數是檢驗我們教學質量的標準,在這個大前提下,我也曾經嚐試過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可是結果卻不理想,因為閱卷的時候標準答案隻有一個,誰也無法改變它。”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其實當代小學生麵對很多學習上的壓力,這些有形無形的考試壓力都成了小學生們心理健康很大的一塊絆腳石。所以要養成良好的心理,形成良性的自助心理,必須要在學習上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麵對學習成績的上下浮動,或者學習上的失誤,才能更好地頂住未來的壓力。小朋友們都要學習那粒沙粒的精神,經過很多的磨礪,才能使自己成為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才能有所作為。小朋友,你們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