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學習現狀形成的原因(1 / 2)

由於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激烈競爭,生活日新月異,小學生周圍的一切也急劇地變化,承受的心理壓力自然也大。根據觀察,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1.物質逐漸豐裕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小學生比較容易滿足,考試取得一個好成績,隻要有一粒糖的獎勵也會欣喜若狂,比較重視老師和家長的表揚。現在物質豐裕,特別是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家長過於寵愛孩子,對物質的要求有求必應,以至於有的小學生對表揚、鼓勵無所謂,對什麼事都滿不在乎。小朋友們都可以自己想想,是不是每次取得一定的進步,爸爸媽媽都會買玩具,帶我們上遊樂園來獎勵我們,這就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小朋友們的童年更精彩了。

2.教育孩子的責任轉移給祖父母輩

小學生的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責任。很多小朋友都是在自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成長的,特別是暑假,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時間照看他們,他們都會到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過暑假。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啊?祖輩疼愛第三代,比較注重生活方麵的照顧,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是細心照顧我們,都會準備各種我們愛吃的飯菜和零食,但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時由於照顧太多,我們自己的能力得不到發展,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什麼事情都要大人的幫忙我們才能做好,部分小朋友甚至出現心理、行為方麵的問題。

3.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爸爸媽媽對於分數的敏感甚於孩子,孩子考試得了99分回家得不到表揚,家長卻問為什麼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樣要接受教育。他們總是會告訴我們不要驕傲自滿,要努力,因此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爸爸媽媽對小朋友期望過高,家庭管教過嚴,以至於一出家門仿佛小鳥飛向天空,到了學校就任性放縱,胡作非為。

小朋友們都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爸爸媽媽的希望。在家庭中,爸爸媽媽們都會無一例外地對自己孩子將來有所考慮和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情況下,爸爸媽媽的期望成為了孩子向上奮進的動力。而有時,過高的期望會成為我們肩上沉重的壓力。小朋友們都喜歡聽“好聽的”,也就是表揚和鼓勵性的語言。所以不能不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以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操之過急。可是過高的要求卻使小朋友對自己失去自信,在一次次的否定中,小朋友們也誤以為自己就是差的,就是笨的,導致最後不敢再嚐試。這就形成家長的過高期望與現實的落差。所以啊,爸爸媽媽也是影響我們小朋友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因素呢;所以啊,小朋友們要好好和爸爸媽媽溝通交流,讓我們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和爸爸媽媽成為好朋友、好夥伴。

4.獨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現欲過強

在這裏,有些小朋友在班級集體中表現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於居住環境的改變,大多數家庭獨門獨戶,沒有交往的小夥伴,缺少交往活動,在班級集體中往往幾個能幹的學生無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幫助。現在我們都是居住在小區裏麵,很少能和別人家的小夥伴一起玩耍,也就造成了很多小朋友都隻關注自己,不關心他人的不好的習慣。個別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太強,有的小朋友覺得自己很聰明,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上課舉手發言很積極,這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但是,隻要老師沒有請他回答問題,就認為老師不喜歡他,故意講話、吵鬧,有得甚至鬧得無法上課。這部分小朋友,隻是希望老師注意他,並看到他有能力。

獨生子女和其他非獨生子女相比,生活條件優越,從小受爸爸媽媽的重視,因為爸爸媽媽有時間和精力對其進行教育,並且把這部分小朋友當做手心裏麵的寶貝,疼愛得不得了。所以他們接受的教育比非獨生子女要多。他們懂事早,但由於有些爸爸媽媽教育的方法不對,不注意讓我們自己去與周圍同學、大人接觸,不注意給他們講反映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故事,所以,獨生子女個性較強,好以自我為中心。

目前,某些爸爸媽媽將獨生子女作為家庭的軸心,在家裏什麼事情都依照小朋友的喜好來辦,一切活動都圍著獨生子女轉。獨生子女在家處處受到特殊照顧,有的甚至成為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顛倒了家庭關係中的主次地位。這種特殊的地位,使小朋友們缺乏勞動的意識和習慣,半點活兒都不想幹,有些家長也不想讓他們幹,怕他們累著。結果許多獨生子女在小學從未疊過被子,從未洗過衣服,連紅領巾也讓父母給係,上學、放學時書包由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給背著。這種特殊的照顧,使他們養尊處優,高人一等,逐漸變得驕傲自滿,沒有禮貌,沒有同情心,助長了“自我中心”意識,從而形成了驕橫跋扈、不顧他人的自私心理。這時候,小朋友呀,都可以自己問問自己,有多少小朋友會疊被子啊,有多少小朋友會主動幫媽媽洗碗啊,有多少小朋友會主動打掃自己的小屋子啊?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大家是不是一個很獨立、很能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