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學習現狀形成的原因(2 / 2)

下麵看看古人怎麼對待這個問題的吧。

惠施和莊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別送給他倆一些大葫蘆的種子,對他倆說:“你們把這些種子拿去種在地裏,會結出很大的葫蘆。比比看,你倆究竟誰種的葫蘆大,到時候我還有獎賞。”

惠施和莊子都高興地領受了,並去種在地裏。

為了能種出比莊子更大的葫蘆,惠施非常用心,而且,每天都施肥、除草。莊子的葫蘆就種在不遠的地方,但他從不施肥、除草,隻是到時候來看看,見沒有什麼異常,就顧自做別的事去了。過不多久,惠施的葫蘆苗一棵一棵地相繼死去,最後,一棵也沒成活。而莊子的葫蘆苗卻長得格外好,慢慢地,都開花結了果,而且,正如魏王所說的那樣,長出的葫蘆都很大。

惠施覺得很奇怪,就跑來請教莊子:“先生,為什麼我那麼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從來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長得那麼好呢?”

莊子笑著答道:“你錯了,其實我也是在用心管理的,隻不過與你的方法不同罷了。”

“那你用的是什麼方法呢?”

“自然之法呀!你沒見我到時候也要去地裏轉轉嘛!我是去看看葫蘆苗在地裏是不是快樂,如果它們都很快樂,我當然就不用去管它們啦。而你卻不管它們的感受,拚命地施肥,哪有不死之理啊?”

“這麼說來,還是我害了它們?”

“就是啊!你的用心是好的,可是你不用自然之法,怎麼可能得到自然萬物的擁戴呢?”

惠施恍然大悟。

所以,有時候過多的愛反而是對孩子成長的束縛,就像故事中惠施的葫蘆,雖然用心栽培,但是卻沒有達到最佳的效果,也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相反地,莊子並沒有用心打理,但是卻取得好的結果。其實爸爸媽媽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用心去寵愛孩子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而順應孩子的天性任其發展又何嚐不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愛呢?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隻有方式的不同。而家長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更是對孩子今後發展的一種負責的做法,才能養成孩子獨立、自主的個性和精神。

5.學校教育不當

由於種種原因,學校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我們都知道,有部分小夥伴的心理不健康,不僅是自身的問題,更多的是學校的環境造成的。在學校裏,有的老師會不喜歡成績落後的學生,就造成我們小朋友不喜歡學習,甚至喜歡惡作劇的心理,就會經常去亂扔同學的書本啊,欺負同學啊……還有,很重的學習負擔都會影響大家的心理健康的。我們深有體會的是,現在我們小朋友的書本是越來越重,這也反映了小朋友的學習壓力都很大。

6.社會影響

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負麵影響對學生衝擊很大,我們平常會看電視啊,會看書看報啊,都會接觸到一些大人在社會中的東西。有些不好的思想也會影響我們小朋友的成長,小朋友們不能自覺判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所以在我們的心理產生了很多不利於我們成長的因素。

此外,青少年時期,尤其從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這一階段的年齡,正是學生的“過渡時期”,國外稱之為“危險年齡”。這時期青少年身高體重迅速增長,性成熟時期開始。生理上的迅速“成長”極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諸因素之間的平衡。這時期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展,但又有較多的片麵性和主觀性。他們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帶有衝動性,不善於克製,行為不易預測,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可惜對於這種悄悄來到的變化,青少年自身沒有思想準備,一些家長老師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準備,沒有主動及時地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過渡時期”、“危險年齡”,致使這段時期成為心理問題的多發時期。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產生於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多與家長有關,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於老師。這應當引起家長和老師足夠的重視。

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總體規劃,多方麵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