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如何緩解小學生學習壓力(1 / 2)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光是學生、老師或者家長單方麵的努力就能辦到的,還需要學生自己、家長、老師這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夠達到目的。這才能真正緩解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變壓力為動力,更好地麵對學習和生活。

一、自我控製

鍛煉堅強的意誌,不僅有利於我們小朋友控製自己的情緒,更是我們長大後能否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標準。小朋友平時要特別注意培養自己的自製力,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一些有效方法來克製自己的情緒。比如,當你因某人某事感到氣憤難消時,就在心中暗誦英文26個字母以製怒;著名作家巴波與人吵嘴時,就把舌尖放在嘴裏轉十圈,以使心情平靜下來。

下麵我們看看居裏夫人的故事,看看她是怎樣的一個有毅力的人吧。

居裏夫人是曆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裏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裏的運用。之後,她曾在1921年赴美旅遊並為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居裏夫人由於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於1934年7月4日在法國上薩瓦省逝世。在此之後,她的大女兒伊倫·若裏奧-居裏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小女兒艾芙·居裏(Eve Curie)在她母親去世之後寫了《居裏夫人傳》。在20世紀9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居裏夫人的頭像曾出現在波蘭和法國的貨幣和郵票上。化學元素鋦(Cm,96)就是為了紀念居裏夫婦所命名的。居裏夫人著有《我的信念》。

二、自我轉化

有時,一度產生的不良情緒是不易控製的。這時,必須采取迂回辦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轉移到其他事情或活動中去,使自己沒有時間和可能沉浸在這種情緒之中,從而將情緒轉化。著名學者趙剛結婚不到兩年,愛妻不幸死去,他痛苦得近於發瘋。後來趙剛先生忘我地投入工作,在工作中擺脫了痛苦情緒的糾纏。他每天隻睡三四小時,一年之內就寫出了一部1200頁的巨著。

三、自我發泄

消除不良情緒,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使之“宣泄”。小朋友們千萬不要把不良情緒埋於心裏,自己承受。如果我們感到悲痛欲絕或委屈之極,可以向爸爸媽媽、老師、小夥伴好朋友們傾訴,我們自己心裏也會好過點。比如,有些小朋友會每天記日記,將自己悲痛或苦惱的心情宣泄在日記裏,直至心裏感到輕鬆、舒暢為止。

四、自我安慰

沒有一種懲罰比自我責備、自我懊悔更為痛苦的了。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好了,對往事耿耿於懷是毫無作用的,因為你無力改變過去,重要的是吸取教訓。如果你遇到不幸或挫折,你不應該灰心喪氣,你應當高興地想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這樣一來,你會找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有一位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內心十分緊張。想到自己馬上就要上場,麵對上千名觀眾,她的手心都在冒汗:要是在舞台上一緊張,忘了歌詞怎麼辦?越想,她心跳得越快,甚至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

就在這時,一位前輩笑著走過來,隨手將一個紙卷塞到她的手裏,輕聲說道:“這裏麵寫著你要唱的歌詞,如果你在台上忘了詞,就打開來看。”她握著這張紙條,像握著一根救命的稻草,匆匆上了台。也許有那個紙卷握在手心,她的心裏踏實了許多。她在台上發揮得相當好,完全沒有失常。

她高興地走下舞台,向那位前輩致謝。前輩卻笑著說:“是你自己戰勝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其實,我給你的,是一張白紙,上麵根本沒有寫什麼歌詞!”她展開手心裏的紙卷,果然上麵什麼也沒寫。她感到驚訝,自己憑著握著的一張白紙,竟順利地渡過了難關,獲得了演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