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新生寶寶的特點與護理(2)(3 / 3)

供氧:如發現嬰兒出現青紫及呼吸困難,應給予吸氧,氧濃度為30%-40%,氧濃度不宜過高,吸氧時間不宜過長。

防止低血糖:對出生後2小時的新生兒開始測血糖,如發現血糖低,應及時治療。

早產兒的喂養

由於早產兒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或吞因功能不協調,易出現嗆咳、溢奶而發生乳汁誤吸。又加上各種消化酶不足,消化能力弱,易發生嘔吐、腹脹、腹瀉,但早產兒生長發育所需營養量卻相對高,所以合理6糸安排和調節喂養尤其重要。

喂養方法:根據早產兒的體重,可分為直接哺乳法、滴管授乳法、胃管喂乳法。

直接哺乳法:體重大於2000克者,吞咽反射、吸吮能力好,盡量使其直接吸吮母乳。吞咽、吸吮能力差者,可將母乳吸出,再喂給嬰兒。

滴管授乳法:體重1500克左右,吞咽、吸吮能力差,開始喂乳時用普通滴管慢慢將乳從嘴角滴人嬰兒口內。待吸吮能力好後改用直接哺乳法。

胃管喂乳法:體重1000克左右,吞咽、吸吮能力差,應該管乳待早產兒以母乳喂養為最佳,若無母乳可用早產兒配方乳為宜。奶量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可按每次2-4毫升/千克體重,每2-3小時1次應-2天後每天每次或隔次較前一天增加1-2毫升。

(2)喂養開始的時間:目前主張早期、足量喂養。待般在新生兒出生後4-6小時開始,喂乳前先試喂糖水1-2次。體重過輕或一般情況較差者可推遲喂養。

97.嬰幼兒時期需要的計劃免疫接種有哪些?

在嬰幼兒時期很多傳染病易感,需要注射多種“疫苗”還要進行加強注射,到底什麼時候打防疫針最合適呢?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實踐和檢驗,製訂出什麼時候進行什麼樣的預防接種的“計劃免疫程序”。如能根據小兒年齡、季節適時給孩子打防疫針,即可有效地防止多種傳染病的發生。在傳染病流行時,能有效地防止孩子患病,起到保護孩子健康及正常生長發育的作用。目前我國進行計劃免疫接種的有卡介苗、小兒麻搏糖丸、麻疹疫苗、百白破混合製劑、乙肝疫苗,另外還常注射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甲肝苗。

次卡介苗:接種卡介苗可預防結核病。卡介苗自從1921年應用至今已有80多年的曆史。無數經驗證明,卡介苗接種後可降氏結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如接種質量高,吞次接種的保護力可達10-15年。卡介苗在一般嬰兒出生後即可接種,如果出生時沒接種,可在2個月內接種。2個月以上的嬰兒,在接種前要做結核菌素試驗,檢查一下是否感染過結核,如試驗陽性即可接種卡介苗。在3歲、7歲及12歲時,如結核試驗陰性,應進行複種。

(2)小兒麻痹糖丸:服小兒麻搏糖丸可預防小兒麻痹症,即醫學上的“脊髓灰質炎”。這個病對兒童危害很大,可造成終身殘廢,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很大的損失和不幸。現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價混合疫苗,出生後滿2個月初服,以後每隔1個月服2次,連服個個以歲加強1次。服丸時應用溫開水化開或吞服,切不能用熱水服用,以免將糖丸中的活病毒燙失。

(3)麻瘮疫苗:注射麻瘮疫苗可預防麻瘮。由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有從母乳中獲得的抗體,所以6個月內的嬰兒一般不會得麻瘮由如6個月以內的嬰兒注射麻瘮疫苗,反而會中和嬰兒體內的抗體,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第一次接種應在嬰兒滿8個月可U2歲、7歲、12歲時再進行複種。

(4)百白破混合製劑:注射百白破混合製劑可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這三種疾病可嚴重威脅小兒的健康與生命。接種一般在嬰兒出生滿3個月時進行,初種必須注射3針,每次間隔4-6周,孩子1歲、2歲時再複種1次。

(5)流腦疫苗:目前所用的是精製A群腦膜炎雙球菌多糖體菌苗,接種後可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麻勺發生。接般個歲以下兒童為主要接種對象,注射1次可保護2年。

乙腦疫苗:注射乙腦疫苗可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重點預防對象是6個月-個歲的兒童,疫苗注射應在乙腦流行季節前1個月進行,免疫期為1年,2歲、6歲、10歲各複種1次。

(7)甲、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疫苗已納人免疫接種程序,

0、1、6個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強注射1次。甲肝疫苗已在某些地區開始接種免旨有效地防止甲肝的發生及流行。

98.打了預防針要注意些什麼?

打了預防針要讓孩子適當休息,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吃辣椒等剌激性食物,暫時不要洗澡,有時4、孩會發生“接種反應”,如輕微發熱,精神不振,不想吃東西,哭鬧等,一般都不嚴重。隻要好好照料,多喂些開水,很快就會好的甲極個別的孩子可能會發高燒,可請醫生看,給予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