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知道!”杜如晦說道。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祖父杜果,在北周、隋朝之際有名望。杜如晦年輕時才能出眾、性格豪爽,喜歡讀書,以風流儒雅自詡,有臨難不苟的氣節,能當機立斷。隋朝大業年間,參加吏部量才授官的考核,侍郎高孝基對他的才華感到驚異,說:“您當有國家棟梁的才能,望保持美德。”委任他為滏陽尉,後棄官而去。
等到李淵平定京城後,秦王李世民選拔杜如晦為王府兵曹參軍,後改任陝州總管府長史。此時幕府的眾多僚屬調出遷升,秦王為此憂慮。房玄齡說:“調離的人雖多,並不足惜,如晦才是輔佐君王之才。大王若始終掌管藩鎮,尚無關係;若要治理天下,舍棄如晦沒有共建功業的人。”秦王警悟地說:“不是先生指明,我幾乎失去他!”於是奏請朝廷將杜如晦留在幕府。杜隨秦王征戰,常常參與軍事機密。當時政多變故,杜如晦裁決處理事情毫無滯留,同僚一致公認他的才幹,無人見出他才能的限度。提升他為陝東道大行台司勳郎中,封為建平縣男,兼文學館學士。天策府建立後,他任郎中。
“司馬懿這個人我最佩服,隱忍了那麼多年,最後終於得到了天下。還記的當年曹操跟他說的一句話麼?”李世民問道。
“什麼話?”兩人一同問道。
“我記得沒錯的話,當年曹操對司馬懿說,你知道腳為什麼那麼白麼?司馬懿裝作糊塗說不知道。曹操笑著說,因為它老藏著。最後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的時候也這樣說了。古人尚且如此,我怎麼能示弱呢?忍一時容易,忍一世困難,為了把惡名加到他們身上,我可以隱忍一世!”李世民義正言辭的說道,看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了。
“臣佩服。佩服至極!”房玄齡杜如晦說道。
“他們我早晚都會收拾,但不是這個時候,換句話說沒有到火候!”李世民仰天大笑起來。
且說李密先是投奔平原郡的變民首領郝孝德,後又轉投齊郡變民首領王薄,又為了糊口度日還當了一段日子的教書先生。最後幾經周折終於來到了翟讓的麵前。
說起這個翟讓也和李密的命運差不多,想當初也是吃官飯的。他做的是東郡法曹。可是好景不長,很快就被陷害了。幾乎在通往黃泉的路上被人生生的拉了回來,這個想當初從閻王殿裏把翟讓拉了回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喚作黃君漢的,眼看事已至此再無翻盤之力的關鍵時候,這個黃君漢竟然用他手裏的鑰匙私自放走了翟讓。可見翟讓的人格魅力還是十分巨大的。黃君漢正是欣賞崇拜翟讓的品行和為人,就是相當於現在的粉絲,翟讓就是黃君漢心目中的明星。
而這個舍身救他的人卻慘遭屠戮。後來翟讓就逃到了一個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妙處。這個地方叫做瓦崗寨。從此這個地名便和天下大勢扯上了千絲萬縷的關係。這自然是後話。
當時翟讓手下有兩員大將,他們分別是單雄信,徐世績。李密也終於找到了安身立命的靠山,也就是他說的可以乘涼的那棵大樹。一路做下來可以說的上是如魚得水龍入海虎歸山。可是李密越來越發現,這個翟讓很明顯略遜他一籌。於是李密開始計劃著有一天能坐上瓦崗寨的第一把交椅,所以說人是有貪欲的,而且是漸次增長的。李密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