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遭暗害有驚無險出奇招一招製勝下(2 / 2)

貞觀五年,李承乾原本定於二月行冠禮,不過皇帝李世民為了不奪農時,將冠禮改在了十月。同年,李承乾生病,而從來不信佛也不信道的皇帝李世民卻請了道士秦英來為兒子祈福;等李承乾病愈後,他又召度三千人出家,並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還將獄中的囚犯減免了罪行,以此為兒子祈福。

貞觀六年,皇帝李世民駕幸岐州,李承乾身為太子留京監國,八月李承乾來朝,皇帝李世民高興之餘大宴東宮官屬。

貞觀七年,李承乾再次生病,皇帝李世民下旨請天竺高僧波頗為兒子祈福。李承乾病愈後,皇帝李世民大喜之下賜了綾帛等六十段與及時服十具給波頗。同時也因為李承乾多病,皇帝李世民為了不讓他太辛苦,特別準許他不用多讀書,隻要和孔穎達評說古事即可。不過李承乾並沒有借機放縱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經國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皇帝李世民讓他試著寫一寫治國的策略,結果他很快便寫滿了三頁紙,內容很有價值,皇帝李世民看了後非常得意地向侍臣們炫耀說:“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也。”

不過皇帝李世民也擔心承乾“生長深宮,百姓艱難,都不聞見”,於是對太子左庶子於誌寧、杜正倫等人說:“卿等輔導太子,常須為說百姓間利害事。……每見有不是事,宜極言切諫,令有所裨益也。”而李承乾亦十分好學,不僅令孔穎達撰《孝經章句》,還讓顏師古注班固《漢書》解釋詳明,完稿後又鄭重上表,皇帝李世民對此大加讚賞,將之珍藏進皇家的圖書館秘閣內,並賞賜顏師古古物二百段、良馬一匹。

貞觀八年二月乙巳,太子李承乾加元服,皇帝李世民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賜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爵一級,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三月,皇帝李世民駕幸九成宮,九月丁醜,李承乾來朝。同年,李承乾召諸碩德集弘文館講義,又念及“皇帝為寡人造寺,廣召名德”一事,特意請了普光寺高僧釋道嶽前來,甚為禮遇。

貞觀九年正月甲申,李承乾娶秘書丞蘇亶長女蘇氏為太子妃,唐太宗為此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五月庚子,太上皇李淵病逝,居喪期間,皇帝李世民下詔令太子監國權知軍國大事,而李承乾“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幹得相當出色。六月己醜,朝臣懇請皇帝李世民上朝聽政,他應允了,不過“細務仍委太子”,之後皇帝李世民每每外出巡幸時,都是由太子留京監國。

貞觀十年,長孫皇後漸漸病重,李承乾憂心之下便請求大赦囚徒並度人入道,以期冀蒙福佑,卻被長孫皇後斷然拒絕。李承乾於是不敢將請求大赦一事上奏,隻告訴了自己的太子詹事房玄齡,朝臣聞之紛紛懇請大赦。雖然長孫皇後最終還是拒絕了大赦一事,但皇帝李世民卻另辟蹊徑,下令重修了三百九十多座廢棄寺廟以此為愛妻祈福。然而如此感人肺腑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卻終究還是沒能從死神手中奪回皇後的生命。六月己卯,長孫皇後崩於立政殿,享年三十六歲。

貞觀十一年四月,李承乾於延興寺造一切經。

貞觀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長子李象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皇帝李世民詔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勳官一轉,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於東宮。同年,李承乾集諸官臣及三教學士於弘文殿,進行了一次極為成功的佛道儒三教學術交流,不僅太子本人“怡然大笑”,與會諸人也是“合坐歡躍”。

貞觀十三年,皇帝李世民下詔令東宮置崇文館。崇文館是為貞觀年間皇帝李世民專為太子李承乾所設置的學館。崇文館中的學士掌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但凡課試舉送,皆入弘文館。

不過這時候的李承乾隨著年歲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開始叛逆起來。於是皇帝李世民“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後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如於誌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征等,又令劉洎、岑文本與馬周遞日往東宮,與太子承乾談論。然而這些諫臣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李承乾,一味的進諫是否能夠將承乾已經出現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因為通觀於誌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現共同點——這三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凶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最後卻根本收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