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青少年時期,看到許多農村人生病因愚昧或貧窮而死去,他便決心通過學醫來解除勞苦大眾的病痛。正是這種為勞苦大眾解除病痛的理想的力量,才促使他進了日本的仙台醫專,師從當時著名的醫學教授藤野先生。後來隨著中華民族危機的加深,魯迅先生感到隻有拯救整個民族的命運才能最終解救勞苦大眾。而要達到這一偉大理想,僅靠這一點醫術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毅然放棄了醫學,而改學了文學。魯迅先生最終成了我國新文學時期最偉大的文學家。
做父母的應讓孩子知道,隻有樹立起遠大的誌向,並煥發出火一般的熱情,衝破層層阻力和障礙,克服重重困難,為實現自己的誌向而奮鬥,才能將理想化為現實。
既然理想這麼重要,那麼,家長怎樣才能使孩子鼓起理想的風帆呢?
應從小抓好對孩子的理想教育鄧小平同誌曾說過:“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品德,要從小開始培養。”在孩子生命的早春,給孩子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種子,是每個做父母的責任。
盡量讓孩子把理想樹立得高遠一些溫馨提示引導孩子確立人生理想,既要著眼於未來孩子的長遠發展,又要切合孩子目前的自身實際,更要注重引導孩子製訂實現理想與目標的計劃和步驟。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至於孩子將來幹什麼,家長當然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及家庭情況,及早進行定向培養,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把理想的風帆鼓得滿滿的,把追求的目標定得高一點兒。欲立誌必立大誌,“誌當存高遠”。正像美國第16屆總統林肯說的那樣:“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絕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隻要早立大誌,從小就踏踏實實地做事,人人都能成為國家的棟梁。要讓孩子永遠記住,人生是海洋,理想是燈塔,隻有在遠大理想的光芒照射下,才不會在暴風雨中迷失方向。
要引導孩子將遠大理想和奮鬥精神結合起來使孩子懂得“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沒有眼前的拚搏奮鬥,理想隻能化成泡影,將來哪一行的“狀元”也當不成。要運用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告訴他們:冠軍的獎杯裏盛滿的是苦練的汗水,科學家的發明證書上凝結的是奮鬥者的心血,超人的成就要付出超人的勞動。
3.用“閃光點”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上進心是一個人成功的內在驅動力。激發孩子的上進心需要一定的技巧與方法。在我們讚歎自己的孩子聰明的同時,別忘了多給孩子以鼓勵與督導,幫助孩子製訂行之有效的奮鬥目標與奮鬥計劃,培養孩子自強不息、不斷進取的精神。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閃光點”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它的發現,會讓孩子看到一種希望,體會到一種滿足。作為父母,最根本的職責就是讓“閃光點”永不熄滅。
有些家長說,孩子需要鼓勵,道理我知道,可是一見孩子心裏就起急,眼看他貪玩,不用功,成績那麼差,讓我怎麼誇他?其實,你的孩子絕不會一無是處,關鍵是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不可能沒有值得父母肯定的優點,隻要找出孩子的哪怕一個小小的優點,加以充分肯定與鼓勵,一般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