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怎樣教育不好管教的孩子(1)(1 / 3)

——和風細雨地化解孩子的不聽話

1.家教難題:孩子不服管怎麼辦

縱觀天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我怎樣教孩子按要求去做”,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能遵從父母的指導,但是,有時卻恰恰相反,很多孩子表現出來的是不服從。

當然,所有的孩子都可能有不服從的時候。應該看到正常範圍的不服從是孩子發展自我、尋求獨立的表現。不要把孩子對某件事情的拒絕看成是父母無能或孩子的不服從行為。但是,也有的孩子總是不服從,自覺或不自覺地反對所有的要求和命令,這就需要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從根本上找到解決孩子不服管的方法。

不服管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被動抗拒。這樣的孩子拖延執行命令,滿臉不高興,抱怨要做的事情,不反對實質但挑剔細節。

公開地明確反對“我不幹”。這樣的孩子很容易以不文明的言行或用發脾氣來保住自己的地位。

刁難式地服從。這樣的孩子常做相反的事情,例如:你讓他安靜,他反而尖叫。

其實,不服管的原因很多,這也是父母需要了解的。

父母容忍,總想不對孩子說“不”字。因此這些孩子紀律鬆懈。

過分嚴厲和嚴格的紀律,過多的指責、批評或者控製,要求過高的行使父母的權威,這樣的父母總是要求孩子立即服從,結果卻適得其反。

父母沒有自己的權威形象,一旦父母不重視原則就降低了孩子對他們的尊重。孩子越聰明就越可能服從合理的要求,而拒絕他們認為是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如果生病、疲勞、饑餓或情緒壞,也可能不服從。

作為父母,如何解決孩子不服管的問題呢?

逐漸培養,態度誠懇灌輸合作態度的關鍵是避免絕對的權威或是縱容的教育方法。要采取適當的態度,不要害怕製訂幾條必要的原則措施。但要確保建立在愛和合理的基礎上。既要講道理,給予溫暖,給予必要的表揚和鼓勵,又要滿足孩子必需的要求。當孩子既體驗到愛又受到限製時,他們的反抗就會降到最低的限度。記住要有堅定的目標,而不是為了操縱或控製。

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家教箴言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越多,感情交流得越充分,孩子就越有可能接受父母的主張。

父母應當每天抽出一部分時間,充分注意孩子的功課和遊戲。睡覺前是最好的時刻。在這段時間可以輕鬆、愉快地跟孩子共同交流一天的有趣經曆。因此,作為“朋友”的父母遠遠勝過作為警察的父母。另外在談及要求時注意語調、態度和用詞。如果不注意,會引起反感。

請求、誘哄的方式,傷感情的態度、氣惱和敵意,這些都會使孩子感到不舒服而導致反抗行為。父母應該以一種冷靜的、實事求是的、輕鬆的態度和方式下達命令,才能給孩子一個印象,你對他充滿積極的願望,他也有信心完成你的任務。

2.當孩子對你說“不”時要理性對待

作為家長,讓你感到挺難堪或最不願意接受的事實是,孩子對你自以為十分正確的說教表現出一種極不耐煩的態度,甚至直麵對你來一聲響亮的“不”!如果你是一位責任感很強、又很要麵子的家長的話,這可能會傷害你的自尊。麵對這種情況,作為家長該怎樣處理呢?

千萬別小看今天的孩子們,他們的見識要比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同齡時代高出許多。不是嗎?今天你輔導他的數學、語文、外語,明天你就未必看得懂他們書包裏那些沉重的東西。孩子對你說“不”,分明是一種有主見與成熟的開始,盡管還帶有幾分幼稚,幾分由童年向少年、向青年變更時期的妄動與幻想,但畢竟證明他已經在開始設計自我,這有可能成為激勵孩子進取的原動力。

下麵是一位正確處理孩子說“不”的父親的自白,希望家長們讀後能有所啟發。

我有一個女兒讀初一,挺喜歡寫作的,但我並不十分支持她,總想讓她把理科搞得好一點兒。於是乎,我買了一大堆像什麼奧林匹克數學題庫、中外數學疑難題解之類的書,有空就陪著女兒解題。其實我這個做家長的在這方麵並不擅長,常常被那些本來很簡單卻又被人為複雜化了的問題搞得暈頭轉向,這免不了遭來女兒的嘲笑,反過來當我的老師。當完“數學先生”之後就又去琢磨她喜歡的那個領域的東西,對此,我常耿耿於懷。一次,女兒居然拒絕做我布置的數學作業。“你自己都搞不懂,還配布置作業?我就喜歡語文!”當時我恨不得一巴掌打去,殺殺她這股傲勁兒。女兒委屈地看著我,充盈淚水的雙眼像似要告訴我什麼,使我高舉起的右手無力地放了下來。打那以後,女兒好像總是有事瞞著我,放學一回家就緊閉她的房門不出。一出門首先讓你過目她的數學作業,包括課外習題,然後是英語、自然、手工等,唯獨少見語文作業。一天,女兒拿著一份《北京日報》放在我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