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回到京城,顧不得休息,拿著寶劍求見崇禎皇帝。
見到崇禎,行完君臣禮,王承恩將寶劍獻上。
崇禎接過寶劍,徐徐抽出,隻見刀身上刻著的“餘翔誓死效忠大明,如有違背,千誅萬滅!”幾個大字赫然在目,崇禎麵無表情,默默將寶劍還匣,崇禎還不能確定餘翔有沒有表忠心的資格。
王承恩見到崇禎的動作和表情,心中已有定數,說道:“此次返京,還押回張獻忠的兩員大將李定國和劉文秀。”
崇禎一聽,這次沒有那麼鎮定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說道:“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艾能奇四個賊首被餘翔盡數剿滅?”
王承恩喜道:“正是如此啊!萬歲!”
崇禎立即給王承恩賜座,並吩咐“上茶!”這對於臣子來說,可是極高的榮譽,皇帝隻有對德高望重和親信之人才會賜座上茶。
侍女將崇禎最喜歡的新村毛尖茶呈了上來。
王承恩見崇禎開心,已不再拘束小心了,與崇禎交流起來更加輕鬆自在。
王承恩端起茶水說到:“萬歲,這茶過於金貴,微臣可喝不起?”
崇禎皇帝問道:“此話怎講?說來聽聽。”
“此茶價值萬金,真可謂是一口茶,茶水貴如金啊!”於是王承恩就將東雙河鎮拍賣會上的經曆繪聲繪色地描敘了一遍。聽得崇禎皇帝驚奇不已。
當王承恩講完黃檀木盒拍賣經過,崇禎皇帝非常驚訝:“一個邊緣小鎮,誰有如此大的財力,以萬金購得一盒茶葉?”
王承恩道:“微臣也很好奇,可後來打聽得知,他們是京城高官之子,參與競拍的都是聖上朝堂上大臣的管家,拍得黃檀木盒的是工部尚書的三公子薛禮。”
崇禎麵露寒霜,自語道:“平時穿著破衣亂袍,每次募捐救災,哭窮喊虧,鐵公雞一隻,私下一擲千金,看來,隻有朕蒙在鼓裏!”
崇禎又把寶劍抽出,一道閃亮的寒光從刀鞘射出。他久久地注視著寶刀思忖一會,才又將寶刀緩緩入鞘。
王承恩不失時機,將東雙河鎮的繁華,吃脆炸螞蚱的感受,視察養豬場,養雞場所見的循環農業,視察練兵場見到新村練兵場的震撼場麵敘說一遍,最後將觀看《光明記》的經過,原原本本敘說一邊。
崇禎聽得極為專注,不是地詢問幾句,他的臉上時而驚奇,時而興奮,時而期待,時而高興,他的情緒完全被王承恩所見所聞吸引,其間,禦膳官幾次催促用膳,都被崇禎給後延。
最後,王承恩說道懇談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流民之亂其根源是農民的戶籍製度不合理,過重的賦稅加上天災,農民不能活命,又不能逃難,最後被逼造反。
崇禎皇帝此刻如醍醐灌頂一般,撥雲見日,此刻理解了唯有讓農民吃飽飯才是平息流匪之難的根源。廣告殺伐,隻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會導致更大的反抗,是以鎮壓了十年的流民起義,流匪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崇禎此刻,受益良多,以前那些大臣們談及流民問題的時候,都是絮絮叨叨,強調窮山惡水出刁民,似乎那些人天生就是賊匪,通過王承恩的講解,崇禎知道了,這些人都是被逼造反的。
王承恩說道:“今年河南大旱已成定局,沿途所經之處,莊稼枯死,大旱之年,往往伴隨蝗災,河南可能會出現更多難民,如果處理不好,這些人隻怕會被流匪利用。”
崇禎麵露焦急的神情問道:“今年戰亂連連,朝廷已無糧可賑災,糧餉匱乏,餘翔可有應對大災的解決之道?”
王承恩說道:“餘翔認為北人南遷是當前較為可行的解決之道!”他把餘翔所做的南遷的準備工作想崇禎皇帝敘說一遍。
崇禎自語道:“百萬人的遷徙,果真可行嗎?”。
王晨恩說道:“餘千總行事處處新奇,但是又恰到好處,他有經天緯地治世之才。重用此人,當今許多問題可能會迎刃而解。”
崇禎思量一下,問道:“餘翔濫殺無辜之事調查怎樣?”
王承恩道:“這是因為張員外自恃有靠山後.台,暴力抗法而致的結果。”於是,他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敘說一遍。
“新村戰時特別法。新鮮,有魄力。”崇禎連連稱讚。崇禎心裏已有主意,他賞賜給王承恩禦膳,以對他此次出訪河南的獎賞。
用完禦膳,崇禎皇帝召見兵部尚書楊嗣昌。
崇禎問道:“你前些日子推薦餘翔,認為他是可用之才?”
“是的,他以千人之眾,擊潰萬人慣匪,非大才而不可為。”楊嗣昌順著崇禎帝的話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