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富人之富令崇禎震驚(2 / 2)

信中還提到餘翔準備在河南設立銀行,發行河南新幣。崇禎滿腹狐疑,如今亂世,大家隻認銀子,連銅錢都發不出去,難道河南新幣就能發得出去?貨幣就是信譽,難道餘翔的信譽大得過他這樣的一國之君?

最後信中特別提到餘翔“窮奢極欲”,餘翔宴請高起潛時一反常態,一頓飯就花費白銀二百五十兩,高起潛走時還送黃金一袋,這讓崇禎非常震驚,他之所以那麼信任餘翔,因為看中餘翔節儉的品質,難道他之前看錯餘翔了?

崇禎放下信,這封信幾乎對他來了個大顛覆,傳達的信息太讓人震驚了,他拿起餘翔送他的那把劍,抽出寶劍,寒光四射,反複地叨嘮:“這餘翔平素連皇上都不巴結,連福王的錢糧都不放過,難道還怕一個太監不成,還要巴結一位太監?為何如此?難道太監比皇上和王爺還厲害?”

想到“太監比皇帝和王爺還厲害”這幾個字時,崇禎不由得嚇一跳,難道平時在他跟前像狗一樣溫順謙恭的高起潛,又是第二個魏忠賢?

想到這裏,崇禎不由得感到一陣驚悚,他似乎明白了餘翔如此高調的原因:難道是暗示自己這個太監有問題?暗示自己要提防太監?

崇禎想到這裏,他將寶劍還鞘,馬上招來趙嘉誠,令他去秘密調查高起潛。

安頓完這事後,崇禎有種輕鬆感,從餘翔一係列怪異的行動中,他似乎窺探到一些事情:

先是萬金購茶讓他知道這京裏的大臣,並不像他們所表現的那樣窮得掉渣,而是個個家私巨富。

現在,在河南一地,輕輕鬆鬆征得富可敵國的銀子和糧食,由此可見,整個大明,就皇帝窮,而那些藩王大臣們,個個富得流油。

崇禎這時理解了餘翔之所以如此招大臣們恨,被聯名彈劾的原因。因為他們都害怕餘翔的觸手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伸到他們的糧袋錢袋裏去。

崇禎突發奇想,要是把餘翔招到京城來,那會怎樣呢?是不是不再成天為哪些柴米油鹽發愁呢?想到這個想法,崇禎有點興奮,可是一想到先前那些大臣和士子們誓死決絕的表情,崇禎泄氣了,知道此舉無論如何行不通。

崇禎思緒萬千,陷入思考中,他連貫前後,將餘翔那些荒誕不經,不合常理的做法連貫起來,這麼一看,餘翔的那些舉措似乎處處合理,不那麼做還真不行,崇禎頓感讀懂了一本深奧的書籍,掌握了其中的原理,現在,他要用這些科學原理,去解釋發生在餘翔身上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他決定親自聽聽魏鐵嘴說書,好好讀讀餘翔這本書。

第二天早朝,崇禎坐在大殿上,看著滿朝文武大臣,他童心突發,決定試試大臣們的反映,說道:

“眾位愛卿,朕近來頻頻得到河南喜訊,災情得到控製,社會秩序良好,許多鄉紳富戶聯名上書,說餘翔的新政勝得民心,朕非常欣慰,這要歸功於楊愛卿和薛愛卿的舉薦之功!”

楊嗣昌和薛遵憲同時出列,洋洋得意,齊聲回稟:“這是微臣的本分!”

崇禎點點頭,回以讚許的表情,但並沒有讓他們歸列,而是繼續說道:“餘翔真乃大才,朕想著,是不是將他調入京城,更有作為!”

朝臣一聽,呼啦一下全部跪倒,楊嗣昌和薛遵憲也不例外,他們更是帶頭跪倒。

楊嗣昌似乎能感受到朝臣們對他投來的怨恨眼神,楊嗣昌隻得硬著頭皮道:“啟稟萬歲,河南局勢有所好轉,愚臣以為,待河南局勢徹底穩定,再做打算不遲。”

朝臣一起說道:“請萬歲三思!”

“請萬歲三思!”

這一切都在崇禎預料之中,他故意問薛遵憲道:“薛愛卿,你之意如何?”

薛遵憲道:“微臣也是這麼想的,應該等河南局勢穩定後,再做打算。”

崇禎似乎很虛心聽取大臣們的意見,點點頭道:“眾位愛卿,平身,你們的意見甚好,此事就此作罷。”

眾臣起身,都出了身冷汗。

世上無不透風的牆,原來餘翔將福王抄家之事,在大臣們傳得邪乎,有的甚至說福王的妃子都被餘翔給霸占了,無論怎麼說,福王肯定是被餘翔抄了家,連福王都敢動,餘翔還會將一般大臣放在眼裏嗎,是以大家隻要一想起餘翔,心裏就犯怵。

崇禎看著大臣一個個滿臉驚恐,心裏暗暗發笑。

值日太監奏道:“有事起奏,無事散朝!”

那些朝臣們巴不得趕緊散朝,見餘翔進京之事給糊弄過去,免得夜長夢多,那些原本有事啟奏的那些人也就不奏了,早朝就這樣匆匆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