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撫餘翔,崇禎發個口頭表揚,勉勵他再接再厲,再立奇功。
崇禎召回王承恩,改派心腹太監曹化淳督軍河南,崇禎認為王承恩可能被收買,對王承恩和劉氏四兄弟有了猜疑。
曹化淳幼時家境寒微,十二三歲左右入宮,因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在宮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深受原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後入信王府陪伴侍奉朱由檢。朱由檢繼位後,被委以重任,負責清理魏忠賢時的冤假錯案,他不負眾望,平反昭雪兩千餘案,因辦事得力,深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縱觀曹化淳一生,他與東林黨人交好,為人忠厚,並無其他惡跡。
餘翔對於曹化淳的到來非常歡迎,處處配合,除了煉鋼、造槍之絕密事外,其他事情都對曹化淳毫不隱瞞,這讓曹化淳很意外,得到崇禎口諭,探訪搜尋餘翔造反證據,可與餘翔接觸後,覺得餘翔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並非造反之人。
曹化淳還會觀相,見餘翔一臉書生氣,長相周正,英俊帥氣,有些小聰明,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半點反骨之相。
不過既然深得皇帝托付,他到來後,事事提防,處處小心,搜尋餘翔造反蛛絲馬跡,他對崇禎皇帝絕對忠心不二。
餘翔則是事事請示,處處尊重,對於向曹化淳,因為曹化淳是顧全大局之人,餘翔對他並不排斥。
曹化淳與王承恩事事放手的做法不同,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處事方式極為嚴謹認真,餘翔主動適應曹化淳的辦事,後來,索性做個甩手掌櫃,將一些與軍事無關的事交與曹化淳處理,曹化淳儼然成了河南副總督,因為河南廉政建設到位,涉及人事調配,財政支出事項,都由相關部門負責,餘翔對財物調配,反倒沒有什麼實權,因此,過手賬目明晰,一目了然,偌大的河南,財賬都在明麵上,這樣曹化淳非常欽佩,估計大明也就河南一地如此,麵對餘翔光明磊落,曹化淳非常受到鼓舞,一連上了幾個誇獎餘翔的奏折。
再說王承恩回到京城,崇禎皇帝也收到了曹化淳的奏折,奏折內容與王承恩所說一致,這才將崇禎的顧慮稍稍打消一些。
崇禎召見王承恩,詳細詢問了河南的情況,尤其是河南新式教育和廉政督察。
王承恩著重介紹了河南算數,還親自演算給崇禎看,崇禎雖然一時不明其巧妙,但然感覺到它的魅力所在。王承恩將廉政督察署辦公特點,所查的案件實例一一道來,將餘翔所要構建的高效廉政的政府體係做了詳解。
崇禎聽後非常感概,試想自己,從政十多年,每天聞雞而起,披星戴月,想做一名流芳千古的聖賢之君。然而即位之初,國災連綿,任他如何努力,災難不斷未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最後還爆發農民起義,外敵入侵,而這餘翔,短短幾個月內,便將河南治理得井井有條,化解其災難,這讓崇禎自愧弗如,想至此不由得小聲念道:“餘翔果然有經天緯地之能!”於是直言無諱地問王承恩道:“王愛卿,如果這餘翔造反,朕該如何應之?”
王承恩一聽,趕緊跪下,連連磕頭,但並不答話。王承恩深知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如果順著他回答,無疑承認餘翔造反之嫌,如果逆著他回答,那是大不敬,弄不好會掉腦袋。
崇禎一見王承恩如此,隻得換一個問法道:“你認為我朝文武大臣,還有誰能出其右?”
王承恩這才回答道:“我大明將士眾多,然微臣所了解的並不多,就我所知,隻怕是無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