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盛產煤、鐵及石灰岩,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彙處。
餘翔一路順利,很快到達安陽,阿牛率領人員相迎。
餘翔稍作休息後,視察了安陽煉鋼廠,安陽保糧區以及安陽縣城建設,雖然有所欠缺,但總體已成規模,餘翔很滿意。餘翔對於安陽的建設非常重視,這裏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餘翔自河南北上的橋頭堡。
如果曆史軌跡不改變,明年,也就是崇禎十一年,皇太極會命多爾袞南征明朝,多爾袞和嶽托率兵從牆子嶺、董家口入關,掠山西,破濟南,殺明朝總兵盧象升;然後向北掠天津、遷安,出青山關返還,往返掃蕩數千裏,於崇禎十二年三月回到遼東;共攻陷城池三十六座,招降六座,擄掠人財物無數。
餘翔決定將安陽建設成為軍事基地,將鋼王李、孔華陽等人調到安陽,設立火器製造分廠,並將劉國能留在安陽練兵駐守。
進一步圍繞衛河、漳河、洹河、湯河、淇河等水流充沛流域,建立保糧區,要做好與清兵明年一戰的準備。麵對來年的戰爭,充滿了不確定性,皇太極率領的滿清鐵騎,與張獻忠所率領的起義軍戰鬥力可不是一個等量級,嚴格地說,餘翔目前所交手的對手,並不是真正有戰鬥力的對手,說白了,就是一幫烏合之眾,如果與清騎對戰,方能檢驗河南新衛軍的戰鬥力。
明朝軍隊失敗,並不完全敗在明朝軍隊戰鬥力上,明朝內訌,朝臣意見不統一,相互傾軋,也是極其重要的失敗因素。
後世曆史上,崇禎十一年,麵對清兵不斷進犯,朝中以首輔楊嗣昌為首的一些大臣,力主先安內而後攘外,要與清軍議和。崇禎帝拿不定主意,召盧象升商量,而盧堅決主戰,崇禎卻要他與主和的楊嗣昌及監軍高起潛商量。結果可想而知,雙方各執己見,互不妥協,朝議未有結論。
崇禎帝讓盧象升率軍駐守昌平,與進犯清軍多次作戰,均取得勝利,不過付出慘重代價,他率領的二萬軍隊也死傷一萬五千多人。楊嗣昌對盧象升戰勝清軍的消息不但不報告崇禎,反而誣告盧象升按兵不動,並借此斷絕了他的給養。盧象升隻得率領不到五千人的部隊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與清軍作戰。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移兵巨鹿賈莊,已斷糧七日,全憑百姓自願捐糧摻雜冰雪為食,即使這樣,盧軍兵無一人叛。
宦官高起潛統兵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裏,盧象升派遣楊廷麟去求援,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升知道敗局已定,在軍中大哭,仍然發誓與清軍決一死戰。
隨後破釜沉舟,拔寨出兵,於蒿水橋決戰清軍。盧象升的五千軍兵被清軍數萬騎兵圍了三圈,水泄不通。盧象升指揮士兵奮勇出戰,喊殺聲驚天動地,從早上直到晚上,炮彈打光了,箭射光了,便與敵人貼身肉搏,最後寡不敵眾,身上中了四箭三刀仆倒身亡。
戰後,楊廷麟及部下在戰場上尋獲盧象升遺體,楊嗣昌卻堅決誣陷象升臨陣脫逃,派士卒俞振龍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龍不畏淫威,堅持指認象升遺體,楊嗣昌大怒,將他抽打三日夜而死,千總楊國棟因為不肯順從楊嗣昌意思修改塘報,堅持象升已戰死,而被處極刑。
餘翔對這段曆史了如指掌,每每想到鐵血將軍盧象升因為內訌慘死,心痛不已,他因此決定在安陽屯兵,安陽距離巨鹿隻有三百裏路,一旦真發生戰事,率兵馳援,騎兵一晝夜可到。
餘翔在安陽的舉動,引起了崇禎極度不安,他的理解是餘翔在安陽屯兵,有劍指京城,危及京城安全。他在禦書房召見楊嗣昌。
楊嗣昌進了禦書房,見崇禎一臉憂慮,心裏便留了意。行了君臣大禮,崇禎給楊嗣昌賞座、賞茶,這個舉動極不尋常,楊嗣昌更是處處留意,揣摩聖意。
楊嗣昌略一品嚐,便知是新村綠茶,忙連聲稱讚:“好茶,好茶!”
崇禎沉著臉說:“茶是好茶,如果腸胃不好,喝了綠茶,反倒對身體多有危害!”
楊嗣昌一怔,聽出話外之話,說道:“餘總督在河南,平定匪患,抗旱救災,功勞不小,隻是其軍隊規模發展速度過快,已然不是一個地方衛所編製,這點讓微臣深感憂慮。”不愧是官場老手,他很快地領會崇禎意圖,一語中的,正中崇禎心思。
崇禎說道:“餘翔確為能員,不過河南新政與大明律多相違背,如各地效仿,我大明隻怕會分崩離析。是以,朕豈擔心任由餘翔一意孤行,會助長其驕縱之氣。”這無疑明說了收回河南特權。
楊嗣昌聽聞大吃一驚,崇禎皇帝這種態度轉變之大,令他很意外,他略微一想說道:“據微臣所知,河南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是因為其煉鋼、造槍技術精湛,如果將這些技術收歸朝廷,餘翔即便在河南鬧出動靜,如果在武器上占不了先,一定不會做出出格事來;且河南是朝廷糧賦重地,現今朝廷處處缺錢缺糧,餘翔治理有方,今年的稅賦不應減免。”此舉要釜底抽薪,要來煉鋼和造槍之術,對河南商業和軍事造成影響,繳納錢糧,讓其在財政上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