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2 / 2)

散布各地的山大王,在朝廷頒布戰時特赦法作用下,紛紛投降朝廷,從良以後,因為擔心犯事後被算賬,都很老實低調做人。

法律,才是維護社會的根本,大明的各項法律都在完善,勝英已經成為大明司法尚書,,他抓緊時間完成各項法律。

按照餘翔要求,法律不求最好,但是要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完善,法律要有自我進化功能,並且要有及時自我糾錯功能,不能教條,要與時俱進。製法謹慎、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樹立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充分體現法律尊嚴,這與儒家思想倡導“禮治、德治、人治”有所不同,儒家倡導通過自我修行窒息人性,做到自律自省,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可操作性太難把握,因為很多道理,在不同的人心中有許多不同的解釋,禮、德、人這三者很難達到完美統一。因此餘翔提倡的法製,推行起來有阻力,甚至有些地方,都不知道有法製這一說。南方許多地方,處在高山大川中,環境閉塞,很多地方,都是以族規代替法律,即便在後世,信息高度發達的網絡社會,這種情況也依然存在,可見,普法之難。

餘翔決定,無論多難,也要將普法問題解決。

餘翔深知,解決普法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將建立覆蓋全國的郵政係統,保持信息流通道暢通,信息快速傳遞是根本,因此,蔣伯芳被任命為全國郵政大臣,專門鋪設郵政網點,建立郵遞員體係。在蔣伯芳努力下,郵政係統鋪設進展非常迅速,第一步要完成主要城市的郵政網絡的鋪設,然後逐步撲向中小城市,最後至偏遠鄉村。

收購糧食,需要大量銀子。餘翔抓緊推進新幣的發行,減少朝廷對銀子的依賴,促進商業貿易發展。

大明新幣在北方幾省發行比較順利,在南方推行還比較困難,好在有國庫兜底,還有諸如福王、許記商團、黎記商團的支持等大商團支持,銀兩勉強能維係。

餘翔學著後世,發行大明債,向社會集資,大明債與郵政儲蓄不同之處在於債券是固定期的借債三年,但利息大大高於銀行,在南方,搞戰時特別法推行難度很大,凡事一步一步來,餘翔戰略思想是先攘外,後安內,等消滅清兵後,在南方加大改革力度,沒有穩定的國內環境,改革隻會是空話。

通過新任朝廷不懈努力,終於在崇禎十二年三月份,在餘翔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三年裏,情況都得到好轉,糧食問題得到解決,財政收入大幅提高,國庫有錢了。

是時候對清兵發動反擊了。

崇禎十二年四月一日,紅娘子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製順天、保定、遼東三撫,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統帥劉國能、吳三桂、諸葛山珍、張有良對清兵作戰。

崇禎十二年五月一日,大明軍隊在紅娘子的指揮下,發動義州會戰。

劉國能為東路軍統帥,帶兵十二萬,其中有五萬原盧象升元大兵,七萬原河南新衛軍。

吳三桂為西路軍,帶關寧鐵騎八萬軍兵。

諸葛山珍統帥特種兵團一萬五千人,隨時接應。

張有良帶領火器營,紅衣大炮一千門,虎蹲炮五千門,隨軍調遣。

賈斌久帶領三千夜不收,刺探軍情。

餘翔要以絕對優勢與清兵一戰,這次出戰的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大明不再被動挨打,消極防守,而是主動出擊。

不單如此,紅娘子還采用陣前總參謀長李岩的建議,利用離間計分化敵軍。

麵對大明軍隊步步緊逼,沈陽城內人心惶惶,城內瘋傳多爾袞與大明將來勾結,害死嶽托,多爾袞故意害死能臣,意在剪除政治對手,有貪圖大清寶座意圖。

皇太極何許人也,他是一代梟雄,當然不會聽信這些謠言,但是老百姓傳言卻極為厲害,說得有鼻子有眼。

最難受的是多爾袞,他的確是位名將,非常有能力,但在謠言四起之時,也很動搖,功高震主在何朝何代,都是很忌諱的一件事情,並且大明大兵壓境,經過之前與新衛軍較量,知道了厲害,正好借這個機會,躲避一下風頭,以免承擔戰敗之責。因此,多爾袞主動請求放棄兵權,退出政治權利中心,選擇歸隱藏。

皇太極這些天頭發暈,腦門子疼。這是自他登記以來,受到的最為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