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秘訣》對比書寫的藝術
專題新作勁評
作者:曆亞麗
葛昕旭的微型小說《秘訣》用凝練而繁複的筆調勾勒出老五和兒子父子兩代人前後經營豆花店的迥異情況,設置了一對矛盾複合體。小說正麵描寫老五經營“秘訣”的細節不夠凸顯,而在對比書寫中呈現出的差異、距離使得老五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經營“秘訣”的深刻內涵得以揭示。在作者精心構置的差異性與對比性中,值得關注的一個突出點是:小說前後刻畫描寫的經營場景和人物形象呈現為一種重複性對比。這種重複性的選擇,表麵來看,似乎遮蓋了小說所要突出的對比性和反差性,但實質上從微觀細節上更能夠突出店鋪經營一盛一衰的內在根源,進而揭示出真正的“秘訣”。
作為一種對比書寫的思維方式,“對比”所要呈現和表達的並非是一種表麵淺層意義上的差異和區別,而是力圖通過對比使雙方或多方進行對話,在對話中使內置的張力、悖謬集中地呈現,更能夠凸顯“對比”的藝術魅力。小說的藝術構思和精神世界是具有複雜性的,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中說:“每部小說都在告訴讀者,事情要比你想象的複雜。這是小說永恒的真理。”對於小說《秘訣》中對比書寫的藝術手法和構思框架進行評賞,可以選擇從場景複現、人物形象和內涵主旨三方麵的對比來進一步分析闡釋,揭示小說的主旨內涵。
一、場景複現的對比
關於對比和重複,米勒認為:“任何一部小說都是重複現象的符合組織,都是重複中的重複,或者是與其他重複形式鏈形聯係的符合組織。”小說中用近乎一致的筆墨,通過六爺清早來買豆花、吃豆花、離開店鋪的係列動作和場景,在重複中隱形地構置了對比和衝突。場景複現的目的,一方麵,在於弱化豆花鋪前後經營效果迥異的差異性,而從實質上更容易激起讀者的困惑:一樣的經營手段,卻是不一樣的經營效果;另一方麵,強化了小說敘事書寫的對比性效果。正是這樣一種精心設置的場景複現,有意重複的對比書寫,啟人深思。
小說中第4自然段和第19自然段,重複筆墨:坐了一會兒,豆花成形了,老五不等六爺吩咐,滿臉笑容地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花,擺在六爺麵前,配上一個紅亮亮的特別誘人的蘸碟,再把酒幫六爺倒上,說,六爺,你吃好,不夠我再添。場景重複的設置,實際上以“不變化”凸顯了“變化”,特別是前後的大語境的不同呈現。“不等吩咐”“滿臉笑容”“不夠我再添”集中呈現的環境氛圍發生轉折,豆花鋪在兒子功利性經營、唯利是圖下缺乏了人情味兒的溫度和熱度,這是小說所呈現的經營“秘訣”的一個側麵。
場麵是隸屬於空間的基本因素,它也是小說的基本因素之一。故事的主要情節都是在“豆花鋪”這個絕對單一場麵中進行的,場麵就是舞台,隨即人物出場了,從這種典型的小場麵描寫中人物得以展示。人性得以充分暴露,我們看到作者筆下的老五和兒子前後經營店鋪的細節,進而感知其不同的生活處世哲學。還是頗具人性深度的。從小說結構上來說,“豆花鋪”這一絕對單一場麵,它暫且處於封閉狀態,它給讀者呈現的感覺是千古不變的穩重,由於它是有限的,因此在結構上就避免了線性的稀鬆,確保了一種緊湊與凝練,使作品的結構十分嚴謹。同時,這有限的空間結構為對比性書寫和場景複現的特殊性提供了一個相對凝聚的場域,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中,對比性書寫的魅力得以集中呈現。
二、人物形象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