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這個小家夥就快入托了,嗬嗬,好像是眨眼之間的事情。這個階段,你又該為寶寶做點什麼?怎麼準備呢?
往下看!
遭遇“第一反抗期”
“我家寶寶突然頑皮得要命”,“就喜歡跟你對著幹”……貌似叛逆的寶寶沒有變壞,也沒有不聽話,而是他遭遇到了“第一反抗期”。
當寶寶進入本章所指的年齡段之後,具備了比較大的自由活動能力,積累的知識一天天變多,自我意識逐漸加強,想獨立的願望很強烈,有時明知“力所不能及”也要自己來,這是一種意誌的自我表現,心理學上稱此為第一反抗期。
如果寶寶出現了這些標誌性的反應,那就證明小家夥進入了這一成長必經的時期。
⊙要求獨立完成事情
不喜歡被吩咐做事,喜歡自己倒水,自己爬高,自己拿東西等等。
⊙越不讓做越要做
不願意被迫接受某種意見,即使是正確的也不願意。非要到水坑裏玩,非要爬樹,非要吃某種零食等等。
⊙故意頂嘴
寶寶突然間變得很固執或自以為是,明明很喜歡的東西在違心地說過“不”之後反過頭來一定要堅持得到,好像故意氣人似的。
⊙需要特定的東西
睡覺選擇特定的被子,要特定的人講故事,玩具一定放在特定的位置等等。
⊙不允許別人插手自己的事情
寶寶有時會因父母幫忙突然急躁起來,把手邊的東西丟出很遠或者做出毀壞的舉動,行為看上去頗不可理喻。
以上N種“不聽話”的表現是好現象,是成長的標誌!你萬萬沒想到吧?
有效應對“第一反抗期”
反抗就像彈簧,壓得越緊,彈得越高。
你不能用包辦、強製的手段去幹涉,一切“強行的”都不要做。更不能打罵,打罵比前兩樣更糟糕,它絕對要向反方向推波助瀾的。
你應該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本著不輕易幹涉、盡量滿足和適時引導的方針與寶寶相處。
①利用寶寶的好奇心
如果要求合理,就適當放寬寶寶的活動範圍,在安全的環境中放手讓他去探尋,滿足好奇心理的同時降低了寶寶的心理防線,再適時地加以引導,寶寶通常容易接受。寶寶提出要求,無非是為了“有和大人一樣的平等地位”。
②尊重寶寶的選擇
寶寶為了達到目的會想辦法克服眼前的困難,就要做出相應的選擇。你可以把自己期盼他接受的做法與幾種他可能自己選擇的做法以及後果一一講明,然後再讓他選擇,寶寶往往會心甘情願地選擇你那個建議,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自己“獨立”選擇出來的。
③說話有餘地
以平等的姿態征詢寶寶的意見,不勉強他接受或者服從,話不要說得太死,給你們都留有回旋的餘地。當寶寶感覺被尊重以後,輕易說反話的現象將減少很多。
④確實不對必須阻止
寶寶確實做得不對,你不能不管不問,必須在製止他反抗的同時斬釘截鐵地禁止!也許你要花些功夫哄寶寶,但這是值得的,對寶寶人格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心理學指出,叛逆的孩子更容易成長為心理健康、人格獨立、性格堅強的人,這不正是你希望的麼?那些絲毫沒有反抗表現的孩子,以後將變成軟弱寡斷的人。
給壞情緒“戴籠頭”
寶寶意識到自己是“全宇宙獨一無二”的一個之後,滋生出各種各樣的情緒,當他內心出現矛盾,感覺很糾結的時候,湧現出來的情緒將更加強烈。是情緒,就有正負麵之分。正麵情緒自然沒的說,負麵情緒總會讓寶寶“很失控”。
在家裏這些壞情緒不能有,將來進入幼兒園更不能有,需要“戴籠頭”的壞情緒有:發脾氣、不合群、自私、打人、不聽話。
以上各種壞情緒各有各的成因,但也各有各的解決之道!
發脾氣
原因: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將發脾氣當做達到目的的有效手段“威脅”父母
最不可取的方式:立刻怒火中燒,指責批評寶寶,一出戲兩人唱,甚至失去控製對寶寶大打出手
這麼辦最管用:先溫和地阻止,如果寶寶將發脾氣升級為大哭大鬧,請你“冷靜+冷靜=控製怒火”,然後堅決不理他。等他冷靜下來,你要立刻誇獎:“寶寶控製住發脾氣真棒,媽媽還是喜歡現在的你,寶寶要聽話喔!”接著和他玩一些“輕鬆獲得成就感”的遊戲,幫他的情緒恢複正常
成功關鍵詞:冷靜——你得給寶寶做個好榜樣;鐵石心腸——你得硬下心來不去理會寶寶
寶寶將會明白:鬧上天去也沒用,發脾氣≠達到目的,以後不隨便發脾氣
不合群
原因: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使然,自我意識強烈
這麼辦最管用:邀請同齡寶寶來家中做客,鼓勵寶寶與之一同玩耍
成功關鍵:告訴寶寶主動建立友誼,不要抱怨玩伴
寶寶將會:通過玩耍和接觸,學會彼此之間相處的方式
自私
原因: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說一不二,以自我為中心,嬌生慣養
這麼辦最管用:在生活中教會寶寶“給長輩夾菜”、“讓父母坐最舒服的位置”、“感謝別人為自己的付出”、“平等地對待朋友”等等
成功關鍵:果斷拒絕寶寶提出的不切實際和無理的要求並說明理由
寶寶將會:慢慢懂得付出和奉獻
打人
原因:用肢體動作代替語言表達憤怒
這麼辦最管用:不要簡單地阻止,阻止過後沒了下文。應該在限製寶寶不好的行為之後,引導他正確地將憤怒發泄出來,比如讓寶寶踩踩氣球,把打人換成打枕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