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深大,作為一名傑出的企業家,他貢獻了物質財富;而作為一名早期教育研究專家,他貢獻了更為珍貴的智慧財富。
——[日]兒童教育家崗村信田博士井深大的潛能開發教育,為日本帶來了一次教育的革命。
——[日]東京大學教授板垣一郎井深大:企業家出身的早期教育大師井深大(1908~1997年),1908年出生於日本後木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日本著名企業——鼎鼎大名的SONY公司的創始人,聲譽卓著的兒童早期教育權威。1946年創立索尼公司的前身——東京通信工業,曆任索尼公司名譽會長,是SONY公司的奠基人。他積極支持發展教育事業,是日本最早關注早期教育的專家。其著作主要有《零歲教育》、《天才寶寶胎教媽媽》、《幼兒園教育晚矣》、《精神道德體操:無視另一半教育的日本人》等。
在井深大還是學生的時候,他就以“動態霓虹燈”獲得巴黎萬國博覽會優秀發明獎。1946年5月,他同盛田昭夫以19萬日元共同創立了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出任公司高級總經理和代表董事。身為一名研究者、技術人員,井深大先生以他特有的非凡見識、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獨創性,為眾多電子設備的研究開發及商品化作出了很大貢獻。他是將尖端電子技術廣泛運用到民用產品的先驅者。
不僅如此,他還為日本電子產業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從最初模仿改良已有的技術到開創全新的技術業務領域。由於這些傑出貢獻,他先後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的藍帶勳章(1960年)、一等瑞寶勳章(1978年)、一等旭日大勳章(1986年)和正三位勳一等旭日桐花大勳章(1997年追授,為日本國民可以獲得的最高榮譽)。
僅僅是這樣一位企業家,已經足夠“偉大”了,然而,更難能可貴的是,井深大先生對於教育事業,尤其是早期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曾是日本發明協會會長、才能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索尼”電器公司名譽會長的井深大,在晚期對幼兒教育事業傾注了很大的熱情。他致力於幼兒零歲教育的研究,成為世界上聲譽卓著的兒童早期教育權威。他認為,早期教育是個重要的問題,研究它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
他曾經說:“當我想到這種‘應該做的事’被世上很多為人父母者忽略的時候,我便坐立不安起來。”
井深大從“剛出生的嬰兒具有無限的可塑性”這個觀點,開始了專心致誌地研究。他創辦了“幼兒教育研究會”,對日本的母親進行教育,為日本經濟奇跡的創造輸送了無數的一流人才。井深大尤其重視中小學的理科教育,在他的倡導下,1959年索尼公司在日本全國28所小學首次設立科學教育課程。
之後,井深大於1969年設立了幼兒開發協會,積極地獻身於幼兒教育的研究。此外,1972年公司還成立了專門負責開展教育方麵公益活動的索尼教育振興基金,發動日本財界支持早期教育。井深大稱這項事業是保持日本競爭力的根本,因為未來世界的競爭主戰場已經轉到了嬰兒的頭腦裏。為表彰他在推動國民教育方麵的突出貢獻,1992年,日本文部省授予井深大文化勳章。他是第一位獲得文部省(相當於教育部)授予文化勳章的企業家。
一、井深大潛能開發教育的理念
1.早期潛能開發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
要充分挖掘、發揮人的潛能,就應該重視早期教育。井深大提倡教育應該盡早開始,要從出生即開始幼兒教育與潛能開發。
在井深大看來,孩子的能力發展是有時間性的,從出生到3歲是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如何善於利用孩子的黃金時期做好潛能開發,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從孩子出生起父母的一言一行將起著決定性作用!
井深大認為,人類的某種行為和技能以及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這些時期即心理學上的“敏感期”。如果這個時期對孩子施加正確的教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這個時期,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者將永遠無法彌補。幼兒智力發育的八大關鍵期具體分為:
1歲——聽覺發育最佳期2~3歲——口頭語言學習最佳期3歲左右——行為習慣形成最佳期4歲——智力發展最佳期5歲——掌握數學概念最佳期3~6歲——性格形成最佳期3歲起——音樂學習最佳期10歲以前——學習外語(主要是口語)最佳期早期潛能開發教育主要是對孩子進行敏感期教育,井深大認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主張兒童的教育應當盡可能從最接近於零的狀態開始,他在嬰幼兒智能發育和情操培養方麵擁有獨到的見解,並對兒童的智力開發和情感培養提出了很多有益的主張。
井深大認為:孩子早期的潛能開發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對孩子的潛能開發,越早越好,最好從出生那天便開始。
2.幼兒教育應該從出生開始
井深大有一個重要的觀點,認為3歲以前的教育,決定著人的一生。
早期教育在時間安排上要著重一個“早”字,隻要對身心發育沒有壞處,許多基礎教育要盡早起步。特別是通過感覺器官來開發智力方麵的教育,許多都可以從出生不久就開始,以便使大腦在生長旺盛期得到豐富刺激而良性成熟定型。
人的大腦發展很像平地起高樓,地基是基礎,往上的每一層又都是更高層的基礎。地基和頭幾層不提前起步就會推遲上麵各層的進度。早期教育最佳時期應該在3歲之前,嬰幼兒的教育應該從零歲開始。一是因為3歲之前是兒童眾多心智發展的關鍵期;二是因為3歲之前的兒童具有強大的“學習”吸收能力。
(1)3歲前是兒童心智發展的關鍵期井深大認為,對一個成長期的孩子而言,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最適合做什麼是教育上的一個大問題。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關鍵期或敏感期。無論做什麼事情,一旦錯過了教育的關鍵期,就很難再培養出某方麵的能力,教育是有一定的時限的。
我們知道,當孩子生下來之後,它的腦細胞就開始接受刺激,正是這些刺激使大腦得到發育。不同的機能發育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最佳時期。
潛在的能力隻有接受刺激,才能成為真正的、現實的能力。因此,如果兒童的潛在機能不接受鍛煉,這方麵他的能力就會被淹沒,並有可能永久地從他身上消失,跟一開始就不具備這方麵的能力一樣。
井深大認為,知識性的問題可以通過以後的努力去彌補,但是,心靈的問題卻不能彌補,它會因為時機的錯失而永遠錯失。一個孩子小時候形成的性格和思維定式,在他長大後是很難改變的。一個心理有問題的孩子,其問題會影響其一生。如果從孩子成長的早期開始教育,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能力。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指導和合理的訓練,孩子即使受到自身能力和身體條件的限製,也可以成長為優秀的人才。
(2)3歲前的兒童具有強大的“學習”吸收能力井深大認為嬰兒在胎兒期就具有了記憶力,出生後一兩天就可以對母親的聲音表現出再認的能力了。
懷孕7個月,胎兒的腦神經已經發達起來,胎兒開始具有思維、感覺和記憶功能,正是這種迅速增大的記憶儲存開始引導胎兒行為的發展,而且這種記憶會對人們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懷孕6個月以後,胎兒已能聽到周圍的聲音,必須抓住這個時期進行胎教,多給胎兒讀一些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甚至與胎兒搭話。
另外,嬰兒時期,大腦就像一張幹淨的白紙,很容易接受教育。這比抹去原來紙上的痕跡再印上去新的模式要好得多。嬰幼兒具有“海綿一樣的小腦袋”,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非常強。關於幼兒的吸收能力,井深大打了一個比方說:幼兒的頭腦就像海綿一樣,它可以吸收很多的東西,一旦他吸收夠了,就會自動停止。
井深大告訴廣大家長:我們做大人的,應該擔心的,不應是“給的過多”,而應是“給的過少”的問題。
因此,井深大主張,切不可忽視3歲前幼兒的接受能力,不要忽略這段教育的最佳時期,應利用這段時期給幼兒更多的刺激,幫助幼兒的發展。
此外,井深大通過研究得出,3歲以前的教育對兒童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人類在0~3歲時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屬於“模式時期”,也就是說,嬰兒不是像成人那樣先分析、理解,然後再接受,而是一股腦兒全盤記住,可以說他具有一種不需要理解或領會的吸收能力。所以,此期間父母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應是為嬰兒選擇最好的信息,刺激大腦神經的發育,同時要盡量避免那些不良信息印入嬰兒的大腦網絡。
嬰兒這種模式識別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井深大認為,模式教育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教育思維和方法,它和以前被稱為“教育”的“教育”完全不同。
抓住早期教育的關鍵期,從出生之日起便對幼兒進行良好的潛能開發教育,是孩子未來成功的保證。
3.重視對幼兒識別能力的培養
成人學習東西通常需要有心而努力為之。事實上,還有一種學習是不需要自己的意識的,也不要靠自己的努力,目前專家稱之為有意識以前的學習。井深大稱這一時期為“潛能教育時期”。
井深大指出,幼兒早期的教育中,有一件事應引起父母注意,那就是:一方麵,對3~4歲左右發生的事幾乎沒有記憶;但另一方麵,我們的語言卻似乎是在這段時期根植於腦海中的。這種語言能力究竟是記憶以前“教育”的效果,還是“反複練習”使然呢?若不能正視這個問題,所謂的幼兒教育,就容易和一般的小學教育一樣,人們所從事的也隻是讓孩子們提早入學灌輸知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