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夏洛特·梅森的獨立人格教育(1 / 3)

夏洛特·梅森是20世紀初英國教育界的驕傲,是一位傑出的“家庭教育之母”。

——[英]牛津大學教授羅伯特·哈裏夏洛特·梅森關於家庭教育的思想,就像一束明亮的光,為世界各地的父母們照亮了教育的道路。

——[美]全美家教協會理事長本傑明·布盧姆博士夏洛特·梅森:影響世界的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梅森,20世紀初英國著名教育家,“教育之家”的創始人,被譽為“家庭教育之母”。她畢生致力於探索能使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為創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理論而勤奮工作,並在吸收裴斯泰洛齊等教育家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和生活,將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體現在《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係列叢書中。她把兒童看作是一個具備所有發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她要求所有的父母盡可能多地把兒童置於和自然活生生的接觸中。她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教育建議,向父母們傳授了應該怎樣給孩子實施開明的、積極的、正麵的教育方法。《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叢書成為人們教育孩子的思想指南,該叢書的出版,使美國和歐洲掀起了一股“梅森家庭教育運動”。

一、夏洛特·梅森獨立人格教育的理念

1.教育要順應自然法則

夏洛特·梅森主張教育遵循自然法則。她認為,在教育孩子上,父母的責任和作用更大,因為父母充當著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角色。小孩子生下來如同一塊白板,所以教育小孩不可不慎重。作為父母,要改變原有的舊理念和傳統的教育方法,采取新的簡單、可行、自然的方法。也就是說,父母教育小孩,不能采取強製的、人為的做法,要順應自然法則。簡便、自發是一種基於自然法的教育方法,兒童無論何時都在接受教育,就如同呼吸一樣,自自然然的,有時候自己根本無須留意。

在梅森看來,教育方法講究的是順其自然。例如讓孩子們順其自然地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自然會有收獲。孩子們會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地進步,然後一天比一天成熟。他們逐漸變得知書達理、熱愛真理,能夠忍辱負重、富有遠見,有強健的體魄、專門的技能和知識。孩子的這些修養是在父母的嗬護下結出的累累碩果,明智的父母懂得自然天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梅森告訴父母:我們遵循自然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和管理,適應他們的天性和我們的天性,是因為我們不承認所謂“孩子天生是如此”的觀點。

梅森認為,對於父母來說,時刻需要記住的一點是:不要輕易改變孩子的個性和尊嚴,讓孩子率真的發展,兒童的這些發展是穩定、經常的,不存在過渡階段。需要說明的是,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將來能做出最重要的事情,就不要過分幹預孩子們的成長過程,讓他們的天性自由地發揮出來。

2.正視孩子的欲望和好奇心

夏洛特·梅森認為,每個人都有競爭的欲望,正是人的這種欲望支持著孩子們追求高分數的選擇。每個人都想往高處走,無論現在有了什麼樣的位置,總有下一個更高的目標。

梅森說,這種欲望沒有善惡之分。它是人們共同擁有的,也是人們必須有的,它對人們的精神作用如同食欲對人的身體的作用,也就是說,它激勵我們不斷地努力。這是一種進步的狀態,同時也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梅森認為,和競爭欲望同樣強烈、同樣自然、同樣能夠在孩子的心靈激起反應的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孩子想知道一切,他頻繁而渴望地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他把大人和比他懂的知識多的人煩得要死,以至於有時候他被訓斥,“別煩人,乖乖地待著,別老問這問那”。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會竭盡全力回答孩子們提出來的問題,同時甚為羞愧的是,他對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往往會難倒我們。

兒童的好奇心特別大,幾乎對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過程和現象都充滿了好奇。他的問題千奇百怪,看似簡單而實質難答,他的知識膨脹式地增長。但是,當兒童進了學校之後,他的好奇心大減,幾乎不問什麼問題了。這是因為學校采用了規範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整齊劃一,使得兒童喪失了對世界的好奇心。

因此,梅森說,所有的學校都是考試橫行,以至於沒有學生能產生重要的新思想。我們要從互相信任開始我們的努力,教師和家長互相信賴;教師和家長形成共識,就是希望孩子按照他的天性去發展,共同克服現行的教育體製的種種弊端。相信我們的孩子會在這種努力下成長為了不起的一代。

在孩子的受教育方麵,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機會。正視孩子的欲望和好奇心,隻要按照孩子應走的道路去培養他,他長大以後就不會偏離這條軌道。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布道者,為孩子的成長培養堅定不移的信心,按照孩子的思維規律來引導他健全心智的發育。

3.培養孩子積極探索的精神

夏洛特·梅森認為,孩子天生就是博物學家,對周圍的事物都感興趣,父母的任務就是鼓勵孩子的這種探索精神。大部分的孩子往往會受到周圍旁人評論的影響。如果他們看到父母並不關心或者漠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那麼他們內在的興趣也會逐漸消失。

梅森認為,自然知識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一旦讓孩子接觸自然,形成接觸自然的習慣,這會是他們一生快樂的源泉。同時,孩子們在陽光下進行的學習和獲得的使命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智力訓練的機會。孩子們因此培養了注意力、辨別力、耐心,他們也沒有時間養成懶惰的習慣,更不會養成那種暴躁的壞脾氣。

一個孩子看到母親虔誠地將一朵早開的雪蓮捧在嘴邊,就會學到比“印刷成冊的書”裏更高的知識。若幹年以後,當孩子長大到足以理解科學本身在某種意義上是神聖的,要求某些犧牲,他們收集到的所有那些“常見的信息”和已經獲得的觀察的習慣,就會成為他們接受科學教育的良好基礎。

分類和辨別異同的能力,是人類最高智能的一部分。

梅森主張,父母要鼓勵孩子們對看到的東西作一個粗略的分類,這樣一方麵帶給孩子們很多興趣,另一方麵訓練了孩子們辨別異同的能力。

梅森認為,在兒童階段,要讓孩子對他生活於其中的神奇的世界做一個快樂的掠影,用好奇的眼睛打量一切,激發孩子學習科學知識、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同時,作為父母,需要讀一些關於自然的書,不僅是因為我們需要解答一些孩子碰到的問題,也是因為我們應當具備回答孩子問題和指導孩子的能力。

梅森指出,在孩子成長的最初幾年,父母應該運用存儲的知識來加深孩子熟悉事物的印象。漸漸地,孩子必須在頭腦中構想出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如果不通過對比他見過的和知道的東西,他就什麼都想不出來。慢慢地,父母會要求孩子去思考、理解和推理,如果他頭腦中沒有一本關於事實的書可以翻閱,那麼他會有什麼樣的思考材料呢?孩子如果曾經被帶去觀察過夏天晴天正午的時候太陽有多高,深冬正午時太陽有多低,就有能力想像出處於太陽直射下的熱帶有多熱,就能理解一個地方的氣候很大程度地依賴於太陽距離地平線的平均高度。正是這些已經存儲的知識,給孩子們進行深入思考問題奠定了基礎。

所以,梅森認為,並不是所有的事情對於孩子都是負擔。隻要是孩子感興趣的、自然的、真正不需要使用死板的方式可以從事的,絕不會累著孩子。相反,孩子們在其中體味到了樂趣,還學習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因此,父母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積極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