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我的深“情”你永遠不懂(1 / 3)

--破解少男少女的變態性心理變態性心理是指與社會性道德規範明顯不一致的異常性行為,表現為尋求性欲滿足對象的歪曲與性行為方式的異常。這種性變態、性倒錯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其一,其行為不符合當時社會認可的正常標準;其二,其行為給他人可能造成傷害,如誘奸兒童和嚴重的施虐狂;其三,本人體驗到痛苦,認識到性欲衝動與道德標準之間的衝突或認識到對他人帶來了痛苦,或者雖本人沒有認識,但多次遭受社會譴責甚至刑事處罰。

表現為尋找性欲滿足的對象和性行為方式異常,而在其他方麵的缺陷並不突出,這種性心理障礙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性指向障礙,如同性戀、戀物癖、戀獸癖等;二是性偏好障礙,如異裝癖、露陰癖、窺淫癖、摩擦癖、色情狂、施虐狂、受虐狂等;三是性身份障礙,如易性癖等。性心理障礙通過治療可以得到較好的矯正,通常采用各種心理治療,其中包括心理疏導、心理分析法、認識療法及厭惡療法等,也可配合某些藥物進行治療。

1.變態的性心理是怎樣形成的

性心理障礙被視為一種獨立的心理行為異常,是由性心理發育異常所致。個體在身體生長發育成熟的過程中,也伴隨著心理(包括性心理)的發育過程。有關性心理的發育過程有不少學說,其中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育理論影響最大。他認為個體的發展跟隨性的發展而發展。其中,性不僅指兩性關係,而且包括一切使身體產生快感的情感。他認為,人的心理性欲發育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是生殖器前期,包括口欲期和肛欲期。在此階段,嬰幼兒的吸吮活動、大便的排泄和滯留均可使其獲得快感。二是自戀期。在這一階段,孩子對自己的生殖器發生興趣,手淫成了獲得快感的主要行為。三是亂倫期(戀長期)。男孩子的性愛對象是選擇母親,而女孩子則多偏愛父親,並對親近母親的兄弟或親近父親的姐妹產生忌妒。四是同性戀期。這一段兒童迷戀同性的小夥伴,不喜歡與異性交往。最後是異性戀期,也稱為生殖期。這時期的青少年把興趣逐漸轉向異性,尋求與異性的結合成為主要的性行為。此時,個體的性心理發育便趨向成熟。在上述心理發展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便可能引起性心理發育障礙,表現為形形色色的性變態行為。弗洛伊德的這一學說,雖然包含有不少主觀臆斷的成分,尤其程度上符合人類性心理發育的基本事實。大量的臨床症例證實,幾乎所有成年性心理障礙者,都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便顯露出某些偏離正常的趨向。

這裏,我們要特別談一下青春期心理可能的非正常發展對性心理障礙的影響。人一誕生就告別了母體來到人世間,就開始了人生的旅程,其間要經過兩次“斷乳”.第一次斷乳發生在一兩歲時,要離開母乳而靠其他食品生活,這是生理斷乳。當青春期到來之時,青少年性心理開始成熟,獨立人格開始建立,個體意識增強,原來的與雙親維係著的千絲萬縷的心理“臍帶”將要斷開,這便是“心理斷乳”.青少年要離開父母的監護,開始成為獨立的個體,這個過程標誌著人的第二次“誕生”,它比第一次誕生要更為艱難。從懷胎到嬰兒的降生,需要10個月的準備,而第二次“誕生”則要經曆14個左右的春夏秋冬。

進入這一時期,性心理的變化悄然而至,性的覺醒、性的衝動、對異性的愛慕、愛的迷茫,激蕩著青年人的心。如果家庭、學校和青少年個人又沒能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方麵的調整,就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上的成長。由於青春期生理上的發育成熟早於心理上的成熟,這樣就出現了許多心理上的不安定狀態、焦躁、苦悶、自慚形穢,產生對人生的消極思考。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青少年的性器官和性功能已趨發育成熟,在心理上從注意外界變化轉向注意自我內心的變化。但是,由於青少年心理的不成熟和不穩定,心理的動蕩和衝突油然而生,比如豁達與憂愁,努力和懶惰,理想和現實,勇敢和怯懦,真誠和虛偽,社交和孤獨等相反的心理活動交替出現,甚至同時交織在一起。這樣引起的性心理方麵的問題既多又隱蔽。青少年自己一般缺乏此類知識,因得不到疏導,常可做出一些魯莽的不理智行為,因此一些學者稱青春期為“青春危險期”、“多事的年齡”、“青春期困惑”或“青春期騷動”等。縱觀國內外,各國青少年都存在“心理斷乳”上的一些問題。

單純的心理困惑對青少年的影響已經十分巨大,社會壓力的影響更是不可忽視。一進入青春期,理想、學業、事業、友誼、前途接踵而來,但是青少年很難馬上從對父母的依賴當中脫離出來,並沒有準備好麵對這一切。特別是我國的青少年,由於家庭培養體製、教育機製等因素的影響,個人自立能力差,依賴心理更嚴重。據有關學者對1576名中學生的調查研究顯示,99%的中學生都願意與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其依賴心理由此可見一斑。但是現代青少年麵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一個人不可能完全依戀家庭的支援與保護來麵對這個社會,在社會上生活,於是許多青少年現在會因為過不了“心理斷乳關”而難以適應社會生活。同時,現在青少年心理預期過高,心理適應能力較差,一旦遭受各種挫敗,就會產生心理失落,進而產生自卑心理。這種心理同性心理結合起來,就容易喪失性自信,造成性心理障礙。

同飲食、睡眠一樣,性也是基於最簡單的生理需要,性需要的合理滿足有益於身心健康。出現生理功能或心理障礙則帶來顯著的精神痛苦。特別是性心理,更是需要時時調整。處於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因為各種性生理和心理衝突而陷入心理困境中,如果久久得不到緩解,心理就會變態,成為性心理障礙。

上麵談到的一些因素是造成性心理障礙的一些很重要的方麵。青春期是性心理最為重要的成長,這一時期的性心理非正常發展是造成性心理障礙最初但也最為重要的原因。當然,性心理障礙最深層的心理機製現在還沒有弄清楚,學術界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探討造成性變態的原因:動物本能;返祖複古或遺傳退化;神經生理機製;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環境烙印作用;內在心理原因;社會因素。造成性變態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一種,有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部分專家認為,性變態是後天和心理影響的結果。

盡早開始性健康教育是預防性心理發育障礙的主要方法,其中家庭的作用最為重要。大量資料表明,家庭在影響孩子的性心理方麵起著至為重要的作用,如孩子窺視雙親的性生活、家長與年齡較大的異性孩子過分親昵、不適當的性討論、過分嚴格的禁欲教育等,均會對孩子的性心理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2.不正常的性心理表現

不正常的性心理必然表現出不正常的行為,下麵就是幾種常見的性心理障礙表現形式。

(1)戀物癖戀物癖是指患者受強烈的性欲望與性興奮聯想驅使,經常反複地收集異性使用的物品,並將此物品作為性興奮與性滿足的手段的現象。所依戀的物品可能是多方麵的,但大多為異性體膚或性器官接觸的物品,如乳罩、內褲、頭巾、絲襪、毛發等。通過觸摸、聞嗅或伴以手淫來獲得性滿足。戀物癖者大多數性功能低下,對正常的性生活冷淡、膽怯,且男性多見。為了獲得異性物品,他們常不惜采取偷竊手段,以致觸犯刑律,受到處罰,但仍不能糾正,為此他們感到痛苦。心理治療對矯治戀物癖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