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腿粗一腿細”的中國體育(1 / 1)

“一腿粗一腿細”的中國體育

眼光

作者:簡岩

奧運會結束,但與體育相關的話題遠未結束。

倫敦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肖天認為,“作為搞競技體育的人,作為運動員來說,參加奧運會你不得金牌你來幹什麼?”肖天還認為,質疑競技體育搶占社會體育資源,就好像質疑大學之於教育、交響樂團之於文藝一樣。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是兩個不同的係統,不能對立地看待這個問題。

人所皆知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或共生共長的關係。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該在從國民收入拿出的投資中各占多大的份額才是一種不是對立且為雙贏的局麵,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答案。

從媒體斷斷續續透露的情況來看,中國對競技體育的投入遠遠大於群眾體育的投入。為了反駁此前中國一塊奧運金牌投入7億元人民幣的說法,中國國家體育局的官員稱,國家每年對體育的投資為8.8億元。以此平均,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共獲51枚金牌,每枚金牌的投入不到1570萬元。但是,批評者認為,奧運會是4年一次,因此國民收入的投入不是8.8億元產出51枚金牌,而是35.2億元產出51枚金牌,因此平均每枚金牌成本不是1570萬元,而至少是6900萬元。

這些數字讓公眾基本上對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投入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事實證明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這兩條腿,一條腿極粗,一條腿極細;一條腿極長,一條腿極短。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和一條腿強一條腿弱的結果便是,隻能以力量弱的腿為支點,進行圓周運動,無法達到理想的彼岸——國民身體素質強壯和健康長壽。

此外,一條腿長和一條腿短的結果也必然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為自己爭得民族榮譽和麵子的工程——競技體育。如果競技體育是表麵光鮮,光彩萬丈的高樓大廈,那麼,群眾體育或全民健身就是競技體育的堅實基礎。沒有全民健身和群眾體育的牢固基礎,就無法選取競技體育所需要的優秀苗子,競技體育也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這條腿的羸弱和纖細,早就顯露端倪並已經影響到了競技體育。例如,中國肥胖兒童有1200萬,約占世界肥胖兒童的1/13。中國64%的中小學生體育鍛煉不足,其中中學生經常參加鍛煉的不到9%,而小學生則不到5%。盡管中國現在能獲得較多的奧運金牌,也能為中國人爭得麵子和榮譽,但中國目前競技體育獲取金牌的途徑顯然不是長久之計,為此必須改變中國體育一條腿粗,一條腿細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