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門的士兵見一個穿著官服的人來了,不管他是誰,都會喜笑顏開的相迎。
一個微胖的士兵徑直走到了夏伯龍的身前,低頭哈腰地說道:“敢問大人可帶了門金嗎?”
“門金?什麼叫門金?”夏伯龍不解地問道。
另外一個瘦個子的士兵便急忙說道:“你這官員好不懂規矩,太尉府豈能是隨便進的?太尉大人公務繁忙,你沒有一點意思,我們怎麼敢去打擾太尉大人?”
夏伯龍聽這話便完全明白了,知道兩個士兵暗有所指,進太尉府就是要先交錢,搞的跟去景區參觀一樣。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更何況夏伯龍並非強龍,現在隻不過死龍遊淺水被蝦戲而已。
“龍非池中物,他日一朝衝天,定叫你們這些個狗眼看人低的統統給我刷馬桶。”
夏伯龍心中如此的想,卻也隻能從懷裏掏出了一點小錢,一人給了他們一貫錢。
守門的瘦個子士兵在手上掂量掂量了,便說道:“看你也不是有錢的主,算了算了,老子今天好心,就讓你進去吧。太尉大人正在後院踢球,你自己進去便是。”
夏伯龍登時有了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心中暗罵了這兩個士兵一番,便大搖大擺地進了太尉府。
太尉府,確實和蔡京的相府有著極大的不同。相府中的家丁女仆多達上千人,加上府苑占地麵積龐大,府中亭閣樓榭應有盡有,進了相府總是讓人心情舒暢,就仿佛到了一個古色古香的旅遊景點一樣,而且還不時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仆人,對你更是照顧的無微不至。
太尉府卻大大的不同,太尉府的麵積比不上相府那麼大,而且進到太尉府你就可以隨處可以看見正在忙活著的士兵。這些士兵都穿著禁軍的甲衣,每個士兵都忙活著不同的事情,或在製作陶俑,或在製作木製桌椅,或在製作衣服鞋子,整個一個雜七雜八的大雜燴手工工廠。
這些禁軍的士兵隨處可見,他們不辭辛勞,竟然給太尉府當起了工匠。
“大宋禁軍接近百萬人,林衝林師兄不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嗎?我當初還在想,這麼龐大的禁軍數量,京師周圍就那麼大的地方,他們每天都幹什麼,養那麼多兵幹什麼?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明白,原來都讓當官的叫去當工人使喚了。”夏伯龍看了以後,心中微微地想道。
北宋的軍隊,確實是曆史之最,算是各朝各代裏軍隊數量最多的了。北宋的武裝力量主要由禁軍、廂軍、鄉兵、蕃兵構成,此外,還有土軍和弓手。禁軍是中央軍,包括皇帝宿衛軍和征戰戊守部隊,分別隸屬三衙,其任務是衛皇宮、守京師、備征戰和屯戍邊郡、要地。
廂軍就是地方軍,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役兵。 鄉兵也稱民兵,是按戶籍丁壯比例抽選或募集土人組成的地方民眾武裝,平時不脫離生產,農閑集結訓練。 蕃兵是北宋西北部邊防軍,由陝西、河東與西夏接壤地區的羌人熟戶部族軍組成,諸部族首領被封軍職,率部族軍戍守邊境。 土軍和弓手屬地方治安部隊,由巡檢相縣尉統轄,土軍為神宗時所設,隸屬各地巡檢司;原為吏役,輪差民丁充當,後改為雇募民丁,隸屬於各地縣尉司。
如此龐大的軍隊構建,搭起了大宋王朝的軍事壁壘,不過,外表的強大,並不意味著作戰能力強。不然的話,大宋為何老是敗給了遼國,後來又經常敗給金國。
中國在唐朝以前,嚴格意義上講,沒有職業軍人。士兵就是農民,農民當兵打仗是盡義務。特別是在漢朝、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士兵連軍裝武器都得自備。花木蘭替父出軍,先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因為那時沒有職業軍人,什麼都得自備。
唐朝以後,中國才開始實行正規的募兵製,才開始有職業軍人,老百姓可以通過當兵掙工資養家糊口。宋朝雖然也實行募兵製,但宋太祖認為,募兵的目的是為了給老百姓一口飯吃,好讓他們不造反,而不是為了抵禦外虜。
宋朝哪裏鬧了災荒,皇上就派人去哪裏募兵,所以有句話叫“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那時老百姓當兵的目的是吃上飽飯,並不是為國盡忠。因此宋朝軍隊人數雖眾,但是缺乏戰鬥力,臨陣多敗,逃兵很多。因為長官克扣軍餉,當了兵還是吃不飽飯。